众所周知,“顺德祠堂”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代表着顺德地方区域文化的重要表征,也折射了一个个时代、族群的兴衰。在芸芸顺德祠堂中,端庄、规整、秀美的梅氏宗族既构建了始祖祠、大宗祠、宗祠等祀奉始祖,辐射全宗族的祠堂,也建起了独属于某个小分支的“私伙祠”,一砖一石,一木一瓦,糅合了清代早、中期建筑的含蓄、低调,以及清后期的纤细、秀美,清晰传达了那个时代的足音。今起,一起来走近梅氏大宗祠和梅氏先贤们……
梅氏大宗祠木雕刻工精美。
顺德祠堂名闻遐迩的重要原因,就是雕饰华美,“三雕一塑”,砖雕、石雕、木雕、灰塑,加上壁画,美不胜收。梅氏大宗祠尤为出色,不仅门头前廊通雕精美繁复的人物花鸟花纹,头门进深第二间、中堂前廊的步梁、架梁、前后额枋、柁墩等,同样刻工精美繁缛,极尽华丽,简称为顺德少见的精工之作。
梁架。
头门前廊梁架并非笔直,而是星微弧形,中段底部上凹,两端下曲而略细,外观秀巧,如悬于天边的眉月,因而美其名曰“月梁”。这种月梁,在岭南多见于明代、清代初期及中期的建筑,是年代久远的符号。
月梁与各种梁架构件,如托脚、柁墩、雀替等,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布景板。 托脚用以勾连、固定檩条;柁墩、斗栱连接上、下梁架;雀替置于梁架与立柱之间。原本各具建筑力学意义的构件,这这里都化成木雕展示的最重要舞台。
梁头雕饰、木托脚纹饰相互呼应、颇具动感。
不仅整体打造得极尽富贵繁缛,甚至一个小构件也是满满的通雕。托脚置于两条檩条之间,呈“S”形,造型极具动感。两端各嵌连檁条,中间的凸位恰到好处地承托瓦面。卷心处雕成卷草纹,或卷曲、或展伸的草叶,可成“S”形、“C”形,似在迎风摇曳,本就灵动的托脚,更添轻盈。
“S”形托脚。
在顺德祠堂里,像梅氏大宗祠的S形托脚比较常见,寥寥数条线条,但艺术效果毫不逊色。柁墩、斗栱立于步梁上,承托上一重梁架及檩条,是必不可少的构件。长方形的柁墩,纹饰层次分明。以卷云纹作底纹,纹饰缠卷连绵,似带有生生不息的活力,云纹上,有花鸟顾盼生姿。立于柁墩之上的斗栱,木材中间削出凹槽,透过线条的组合,去却木材的笨重之感,实乃工匠的结晶。
梁架木雕工艺的重心,在步梁。其实,顺德不乏前廊梁架满雕纹饰的祠堂,但像梅氏大宗祠那样,头门、中堂前步梁都满雕的祠堂,是比较少见的,这也是梅氏大宗祠的价值所在之一。
中堂步梁雕满吉祥图案。
中堂步梁雕饰满满当当,不留一丝空隙,并将图案通过柁墩,延伸至整榀梁架,构成一个较完整的画面。梁上同样以流畅的卷云纹作底纹,上层图案,或是衣带飘逸、举止淡定的人物,走在云中,如仙人临凡般的意境;或一双鸟雀站立于花丛间,似在低鸣私语;或亭台楼阁隐现于云端,两只凤凰穿插云中,一只展翅顾首,另一只驻足昂首。
梁端、梁底雀替也雕成卷草纹状,这种旋绕盘曲、似是而非的花枝叶蔓,得祥云之神气,花草的神态,与托脚的卷草纹互相呼应,构图上更统一、和谐。可以说,梅氏大宗祠大面积的木雕,是顺德祠堂木雕的重要代表作,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
来源:编辑整理《梅岭飘香:细说顺德龙山梅氏历史》
编辑:李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