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不好戏就要回去继承家业,这个粤剧大师有点秀

凉风有兴,秋月无边, 

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 

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 

可是我有我广阔的胸襟,加强健的臂腕! 


凉风有兴,秋月无边, 

亏我思君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 

虽然我不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但我有广阔的胸襟与君共历悲欢! 


3.jpg


《小宝与康熙》采用了这句话

当年,几乎只要说出“凉风有信”

立刻会有人跟上“秋月无边”

实则,这句话出自名曲《客途秋恨》


  《客途秋恨》本是广东古本南音唱曲,后来被编剧家黄少拔改编为粤剧,最擅此剧的,是当时的名角白驹荣,他扮演的是小生缪莲仙。后来这出剧又改作粤曲,被白珊瑚唱得街巷皆知。


白珊瑚厉害的是什么

模仿靓少凤、白驹荣、马师曾三位当时红极一时的粤剧大老倌的唱腔

靠着模仿都可以火

这三位被模仿的大佬可想而知究竟有多么备受欢迎


白驹荣、马师曾都有过不少介绍

戳一戳我就可以了解:如果顺德粤剧名伶有微信群,会讲D咩?

倒是靓少凤

1.jpg

明明也是一代粤剧大师

知名度却总觉得比另两人低了些

连带着名字出现

都要和红线女扯上关系大家才明白似的

什么为红线女改名的人

什么红线女念念不忘的恩师

但其实,只要去了解

你就会发现这位粤剧大师的人生不可谓之不精彩


  靓少凤的原名罗叔铭,顺德大良人,生年不详,约于20世纪50年代去世。最开始的时候,他学的是花旦,后改演小生,因善唱中板被人誉为“中板王”


  据说他的家庭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父性喜音乐,经常以音乐“开局”,或邀请盲艺人到家演唱,他受此环境熏陶,十多岁便能唱粤曲玩乐器。后来更一面在私塾读书,一面向艺人学艺。


  厉害的来了,既然出身名门望族,接下来的路子也该是继承家业,度过一生。然而罗叔铭偏不,作为千里驹的小迷弟,罗叔铭恨不得自己就是新一代的千里驹,他仔细打量自己,长相身材合适啊!我去唱戏去了!


2.png

于是“筱湘凤”(罗叔铭艺名)就出场了

之后因为失声,嗓音不宜演花旦

便改行演小生,艺名也改成了靓少凤


这些基础的打磨还只是他人生的开始

靓少凤真正扬名还得从应聘去新加坡演戏开始

他的思想性格开放

脑子里又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

自编自演过《癫、嘲、废、戆》等宣传社会改良的剧目

一时声誉鹊起


  在新加坡一块演戏的正是马师曾,在编剧和演戏方面,靓少凤还能教教马师曾(毕竟是接受过正儿八经戏剧教育的名门望族人士)。回国后他参加周丰年戏班演出,又曾组织锦凤屏戏班,但是靓少凤还真没什么经营天赋,后来直接负债累累。


但靓少凤完全不方

毕竟他不是那种对着偶像说嗷嗷哥哥看看我的男人

他追星成功

不仅追星追出了自己的名堂

还多次吸引自己偶像的注意力


  千里驹、白驹荣相助加盟,另组义擎天班,在千里驹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班政的多方面改革,义擎天班的经营大有起色。靓少凤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凤娇投水》、《梅之泪》、《飘泊王孙》、《泪洒梅花》、《教子逆君王》、《无情了有情》、《苦狱两青莲》、《柳为荆愁》、《残霞漏月》、《弃官寻母》、《裙边蝶》、《三箭血》、《甘怜节妇》、《生死缘》、《白珊瑚》、《妾家何处家》、《花落春归去》、《争得蛾眉匹马还》、《红粉重英雄》、《骨肉怨仇》、《笑声泪影》、《情泪醉霜魂》、《逍遥十八年》、《异宝真香》、《棒打鸳鸯》、《皓月泣残红》、《义结擎天》、《零落无语花》、《节妇四牌楼》、《尘影心香》、《碧血鸳鸯》、《燕归人未归》、《魑魅璇宫》、《花心箭》等。


从望族出身

到毅然唱戏

直至声名鹊起

后负债累累

又东山再起

回顾靓少凤的这一生,也算得上是波澜壮阔

而那些与马师曾、与千里驹、白驹荣、与红线女的故事

也是他人生的浓墨厚彩


大部分人总把他的名字和红线女放在一起

主要还是红线女当时出道就是演的靓少凤擅长的戏种

红线女也是靓少凤改的名

后来的演出之路也是靓少凤带着的

这些栽培教导是永远都无法抹去的

但这些只能证明靓少凤能力出众


我们细细看这个人

从红线女的故事脱离出来看这个人

就会发现

这位粤剧大师

又叛逆又固执,还追逐潮流,思想开放

经营不太懂,唱戏我在行

失声了那不算事,演小生我也是最靓的仔

这便是真实的靓少凤

也是真实的罗叔铭


文献|《顺德粤剧》谢冰筹著、综合整理

编辑|黄青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