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话,那么还可以说:“粤剧在佛山,名伶出顺德。”佛山市最有代表性的本地文化当数粤剧。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而以顺德籍为代表的粤剧名家,则撑起了粤剧历史上的艳阳天。
清末民初,花旦王千里驹之后,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这是粤剧最鼎盛时期,是被称为“薛马争雄”的年代,文武生薛觉先和丑生马师曾对粤剧的革新都颇有贡献。
这天,千里驹、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几个顺德粤剧大师建起了个微信群,现正火热讨论中,快跟随小编一起去围观他们在讨论什么吧!
●梨园子弟:唐玄宗李隆基幼年即喜爱歌舞。他继位后,选定了宫庭的一片梨园作为排练歌舞的场所,这就是梨园的来历。自此,戏行内人人自称梨园子弟。
●薛觉先:薛觉先(1904-1956),龙江镇十三坊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解放后,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广州市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千里驹:千里驹(1886-1936)原名区家驹。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创立“驹派”表演艺术。梅兰芳在30年代曾称赞在众多的粤剧艺员中,千里驹是他“最祟拜的一个人”。
●马师曾:马师曾(1900-1964年),桂洲马地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术家。喜演丑生,演技诙谐通俗,灵活机变,唱腔起伏跌宕,善于表达激情。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粤剧团团长,当选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白驹荣:白驹荣(1892-1974),原名陈荣,大良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是现代粤剧五大流派之一“白派”的始创人。历任广州粤剧团团长、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广东粤剧学校校长。
●几人的老师:千里驹戏德高尚,大胆扶掖后进,选拔人才,著名粤剧演员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靓少凤、白玉堂、邝山笑等,都是他亲手培育出来的。
●白驹荣的艺名:白驹荣的班主兼师傅的吴友山要他把艺名改为白驹荣,因为“时下花旦千里驹是最红的,取这个‘驹’字为你起名,就会引起观众注目了”。
●马师曾编写:由马师曾编写或加工,经他多年演出锤炼的戏,都具有生活气息浓郁,人情世态刻画入微,人物性格夸张而又真实,语言奇趣横生。
●薛觉先率先引入西乐乐器,更开创了“西乐部”,当民乐器包括了梵哑铃、木琴、文德连、吉他、色士风及班祖。
●千里驹有“花旦王”、“悲剧圣手”、“滚花王”、“中板王”、“广东梅兰芳”的美称。
●马师曾对丑角的演法特别喜爱,故在丑角的表演艺术上作了特别研究,终于创出有独特风格的“马腔”,俗称“乞儿腔”,一新观众耳目。他的丑角形象为人所喜爱。
●关于白驹荣双目失明:白驹荣40年代末双目失明。新中国成立后,克服困难重登舞台,以耳代目,听声辨位,演技更为精湛。
●“角色没定,可以由我来演”:薛觉先有“粤剧伶王”、“万能老倌”、“万能泰斗”的美誉,兼工丑生、小武、旦、净、末诸行。
顺德梨园子弟群星灿烂,除了以上几个,还有“中板王”靓少凤、“生纣王”罗家权、“慈善伶王”新马师曾、白雪仙、麦玉清等著名粤剧伶人。
粤剧大观园景致(图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网友“马彦良”)
目前顺德有各类粤剧私伙局200多个,大多数的市民平时都能唱出几句耳熟能详的顺德粤剧经典词句。顺峰山公园的粤剧大观园更成为展示和传播顺德粤剧文化的重要窗口。待疫情过去,不妨去粤剧大观园了解粤剧在顺德的发展历程吧。
来源:顺德城市网原创
编辑:容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