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大良老城区的历史,印在大大小小的巷子里。有的巷子变了:网红民宿、港风冰厅,让老巷焕发新活力;有的巷子没变:那一块砖石、一张照片、一抹凤城黄,留住了大良人珍贵的记忆。大良的那些老巷子如今是何面貌呢?顺德城市网特推出“大良探巷”系列报道,跟着城网君一起走进这些老巷,我们朝前走,也往回看,感受这里悄然发生的变与不变。
面对大良第一码头,背靠华盖路步行街,邻近十九楼……华德里的所在地怎么不算是大良最繁华的黄金地段呢?当然,那得是在过去。
数十年间,我们看到大良华德里从兴盛走向衰落,再由衰落重新焕发生机……
时代在进步,为什么不淘汰掉这些老旧建筑,反而要花费这么多成本来维护旧模样呢?
日新月异的时代,用建筑承载回忆
华德里可以说见证了下南洋的顺德人对自己家乡的塑造过程,目睹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实打实的繁华之地。
就说说这里人气超高的华德里·舍民宿吧。
华德里·舍的前身是顺德旧邮局及其职工宿舍、百年曾氏古宅。这个总面积有两千多平米的建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
在那个年代,别说人手一部手机了,就连座机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的。要与远方的亲友通信,就只能去邮局通过信件、电话、电报等方式。
通信不那么发达的年代,邮局架起了情感的桥梁,数不清传递了多少顺德人的离思。
所以说,旧邮局的保存不仅仅是留住那几幢老旧的建筑,更是珍藏好那一代顺德人的记忆。
但人的寿命总是有限的,那些属于他们的回忆也许终将随着他们的离去而消散。
而随着科学技术日渐精进,承载了城市的成长轨迹、人的旧日情怀的老旧建筑,可以用各种方式,让“寿命”达到无限延长,甚至是“涅槃重生”。
老建筑不是博物馆藏品,得“用起来”
随着时代更迭,曾经繁华的地段被新兴的所取代,逐渐走向没落,沉睡在旧城区一隅,有点像不会用电子智能设备的老人,有人把这称为“被时代抛弃了”。
就像老人也不希望自己被社会淘汰,总是希望自己还能跟上点年轻人的步伐。于是,让建筑“有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就是我们这代人需要思考并落实的。
我们总说人要向前看,其实建筑也是如此,束之高阁也不是它们的“好归宿”。
老城区不是博物馆,我们不可能将这些旧建筑放在橱窗里,再立一块牌子让街坊们眼看手勿动。
所谓活化老建筑,可以简单理解为帮他做点改变,以便让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换一种活法,老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力
走到华德里·舍门前,很难不用镜头记录一下这面红瓦叠水墙,旁边一个伫立的邮筒诉说了这栋建筑的历史。能把外景都做得如此,可见设计者的用心。
走进民宿内,邮政绿的主题色十分打眼。这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空间的格局,设计者没有拆除墙体,选择凿墙造窗、挖池引水的方式,再结合颇具岭南风情的瓦石元素,达成了光影交错的效果,一步一景,赏心悦目。
民宿另一部分则是位于华德里巷子内,由一座几乎倒塌的百年古宅修缮而成,延续原有的广府风情基础上,结合了现代艺术装修风格。(详情请戳→藏在大良深巷里的民宿+餐馆,文艺复古氛围拿捏住了)
除了民宿,华德里这条老巷还容纳了很多业态:苔藓咖啡厅、德甜甜品店、THE POST华德里·蒲清吧等,带动了大良旧城区的文旅经济活力。
活化老建筑这件事
大良其实一直在努力着
除了华德里
还有金榜上街
(详情请戳→【视频】“顺德必去”的金榜上街,除了牛乳,到底还有什么?)
莘村大街、华盖路步行街等
我们不忍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建筑
被时代抛弃、被人们遗忘
一直在寻找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的办法
你怎样看待老建筑活化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说吧”留下你的看法!
猜你喜欢:
编辑:张紫雯
图源:张紫雯、华德里·舍、顺德城市网网友“梁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