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顺德全力建设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的背景下,一批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的大良基层工作人员为建设“品质大良”贡献正能量,树立了“大良铁军”的形象。即日起,“大良一线力量”系列报道将展示他们的风采,凝聚民心民力,在大良营造积极向上的干事氛围。
麦绍坚参加拆迁项目启动仪式
“在工作上,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拼命三郎’。”同样来自大良城建办的梁绍基这样形容麦绍坚。
2005年,刚毕业的麦绍坚进入大良拆迁办工作。至今,他已在“拆迁”的征途中摸爬滚打了15年,“拆迁项目完成之后,城市才有土地去规划发展,顺德的未来才会更好,这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麦绍坚说。
练实力
拆迁工作“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回忆刚加入拆迁一线工作的时候,麦绍坚露出了苦笑。彼时,他作为一个毕业时间不长的新人,要直接上阵,面对不同的人群,还必须解答对方提出的疑问,取得信任和理解。面对陌生人心里发虚?不能回应群众的质疑?……种种问题横亘在麦绍坚的面前,时常让他犯怵。
不破不立,“一线就是这样,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麦绍坚表示。很多时候,拆迁工作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反复地拉扯谈判,每一次跟着老同事入户拜访业主后,麦绍坚都主动跟进后续的工作,上门5次,8次,甚至是10次才协商成功,在实践中磨砺自己。
工作中沟通协调
麦绍坚觉得,解释清楚拆迁方案只是基础,还要“能聊开”,把对方当成朋友。他跟城网君打趣:“什么都能聊一点,不用太深刻,但一定要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提高知识的广度,这其实跟你们很像。”
2011年,根据上级的工作安排,麦绍坚调到了管理岗位。谈到与一线的不同,麦绍坚说:“管理岗位最难的地方是如何协调,因为你得面对不同的项目驻点,要统筹考虑全局。同时,文字书写能力、方案制作等等都要不断学习,一步步提高。”
去年,因为工作需要,麦绍坚又回了熟悉的一线。现在,他正在参与顺德红岗科技城规划内承租户的清退工作,用脚步丈量这个科技创新高端产业集聚区的未来,“这对大良乃至顺德都是巨大的提升,工作时内心也充满了自豪感。”
不畏难
合法合情推进度,争分夺秒赶时间
持续3年,这是麦绍坚参与协商成功的最长时间记录。
2008年,在逢沙太澳轻轨项目中,有几户“钉子户”不理解补偿方案,不愿意接受拆迁,还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麦绍坚很理解对方:“农民不同意拆迁其实很正常,他们希望保留父辈传下来的土地,不丢掉自己的‘根’。”
每周两三次,麦绍坚和同事会轮流敲开这几户人家的门,一遍遍解释国家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引导他们转变想法。同时,通过当地的村委会、协商成功的邻居及其身边的朋友,多种渠道来做思想工作。经过长时间的“软磨硬泡”,对方终于接受补偿方案,这才为项目完成画上句号。
耐心向村民解释相关政策
由于拆迁工作复杂的特性,面对协商人员,业主时常带有抵触情绪。曾经,麦绍坚和两个同事上门协调,业主却闭门不见,确定对方在家的情况下,他们兵分三路,在必经之路上守株待兔,最终才等来沟通的机会。“有时候也会碰到业主很不满时候,拍桌子骂人都不奇怪,我们心态很好,解释按照法律怎么处理,用相对理性的方式来化解冲突。”麦绍坚对城网君说。
不确定性也是拆迁协商工作的一个特点。有一次,麦绍坚和业主约定在驻点沟通,从早上八点半一直聊到中午,甚至聊到了餐桌上,将对方送走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麦绍坚和同事来不及休息,又匆匆赶往下一个预约的地方。
谈坚守
一份责任心换取家人理解
在吃饭时接到业主来电,麦绍坚已经记不清次数,而这样的谈话往往要花费半小时以上。对他来说,每次协商都意味着成功几率在增加,他不想放过任何机会。
今年,麦绍坚还没休过假,哪怕在周末,他也会抽出时间约业主协商,抓住对方的空余时间来开展工作。麦绍坚说:“别人平时也要上班,很多时候只能约周末或者假期。”以前,孩子的功课都由他辅导,现在这项任务交到了妻子的身上。
麦绍坚入户与业主协商
高强度、时间长、不定时……家人曾经不支持麦绍坚坚持这份工作,麦绍坚却认为,总得有人来承担责任,这也是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每次完成拆迁项目后,麦绍坚会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妻子,“聊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特别的事,特别的人,跟她分享我的喜悦。”
“拆迁工作绝对是按照法律法规而且公开透明的,让市民理解社会建设发展的意义,支持国家政策,这是我们工作的意义。这样城市的规划才能进行,未来才更美好。”麦绍坚表示。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后,麦绍坚配合我们进行部分镜头拍摄,因为口语化的词句太多NG了好几次,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常年跟村民打交道形成的习惯,“你跟群众只能说最直白、接地气的话,不然人家理解不了,书面化的东西听起来也像命令,不利于做工作。”这个微小的细节体现着这位一线人物的态度与力量,我们能看到,群众也会看到。(文/钟修程 视频/周源)
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