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子急切地寻找龙江的刘老师。
一条夜晚的留言,一次迅速响应,一场相隔二十三年的重逢,在龙江镇的夜晚静静上演。
2025年9月10日,“顺德龙江”抖音号上的一条后台留言,激起了一段尘封二十三年的记忆。
“我想寻找2001年在三水某中学任教的刘老师,各种原因我们都联系不上老师了,他好像是在龙江,能帮我找到我的恩师吗……”孟先生持续向工作人员发出请求。
他没有想到,这条寥寥数语的请求,竟在30分钟内就有了回音……
更令他动容的是,当晚,他就通过视频与刘老师重逢,师生畅谈至凌晨。那一夜,时光仿佛逆流,再次叩响了2001年那间充满温情的教室的门……
9月12日晚,在顺德区第一中学龙江外国语学校举行的龙江镇2025年“感恩·致敬”教师节庆祝晚会上,孟先生孟健龙终于见到了恩师刘宇宁!

孟健龙(右)和另外一名同学陆小舟(左)终于见到了恩师刘宇宁(中)!
金秋九月,师恩如海。此次大会正是为了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感恩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刘宇宁和孟健龙的师生情也在此升华!
一起详细掀开这故事的篇章!
令人泪目的故事,发生在2002年刘老师调离的前夜。
“穿蓝衬衫的孟健龙虽然内向,但思维敏捷”“小平同学父亲在外务工,需多关注”“小兰心思细腻,要多鼓励”……灯光下,他伏案疾书三页,将班级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家庭情况逐一交代。
三页信纸,千钧师心。
那年,刘老师只有25岁。
他所做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用心。这些细微的观察、默默的关怀,如同微光,照亮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成长瞬间。
对学生浓情的关怀也被学生记在心里。孟健龙说,当年,刘老师和学生们的关系不像师生,更像亲人,“在刘老师的教导下,我们非常团结,甚至当年还写联名信到校长室,要求不能分开彼此,可惜老师因为自身无法左右的客观原因,在不舍中辞职。后来好多同学都有打探刘老师的消息,但无功而返,直到回母校从另一老师口中才得知,刘老师在顺德龙江,于是我就立即展开寻找。”
孟健龙说,这么多年来,他特别想跟刘老师亲口说声“谢谢”和“对不起”。
原来,当年,因家庭原因,孟健龙可能被迫辍学,为此,刘老师辞职的时候特别交代下任班主任要照顾孟健龙。正因如此,孟健龙才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到三水高中。
可惜的是,后来还是因为家庭客观原因,孟健龙不得不辍学。为此,孟健龙觉得愧对两任班主任,多年来一直希望亲口对刘老师讲句“对不起”。
“我多年的心结,我今天释放了。我真的十分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茫茫人海中找一个人,我知道很难,很高兴我成功了,我太激动了,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孟健龙这两天激动得哭了,在晚会上也是激动到手抖。
像刘老师这样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师德典型,在龙江教育队伍中还有许许多多。他们以爱育爱、以心换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生如子”的龙江教育优良传统。

刘宇宁老师是龙江优秀教师的缩影。
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教师,用点滴微光汇聚成教育的星河,照亮一代又一代学子前行的路。
刘宇宁老师如今在龙江华东小学继续执教。他说:“看到你们如今都成长成才,是我最大的欣慰。”
而孟健龙回应:“您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改变命运的力量和信念。”
二十三年前的那盏灯,至今未熄。光虽微小,足以致远;人虽平凡,因爱伟大。
刘老师写下的那三页纸,或许已经泛黄,但那些文字所承载的牵挂与责任,穿越时光,依然滚烫。就像晚会最后那句铿锵的致敬——“师恩化雨,润物无声;桃李成林,反哺春晖”。
教育是一场循环往复的光的接力。而那位深夜提笔、写下学生每一个特点的老师,正是这庞大系统中一束温柔而坚定的微光。
一起续写新的动人故事!
这场相隔二十三年的重逢,成为龙江镇2025年教师节晚会最动人的注脚。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地灌输,而是灵魂之间的彼此照亮。一位普通的教师,用他最朴素的坚守,诠释了“师者如光,微以致远”的深刻含义。


感恩、致敬、传承!
当晚的晚会正是以“感恩·致敬”为主题,不仅致敬“南粤优秀教师”“最美班主任”“从教三十年奉献者”,也把光芒投向那些校园守护者、教育慈善支持者和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向老师们致敬。
而这则跨越时空的师生故事,恰恰成为整场晚会精神的缩影:教育,是一项关于时间的艺术,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长跑。
龙江教育的发展也在快跑、更在长跑!
晚会上,龙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俞飞燕说,龙江正全力书写教育发展新篇章!她细数如下:
一是老校焕新实现新突破。尤其是南兴天虹果仁牵头捐建6000万元的里海学校扩建焕新工程投入使用,实现全镇初中学校100%满足寄宿条件,助推全镇教育发展更均衡,投入900万元完成世埠小学、叶霖佳小学焕新工程,进一步改变老旧学校办学条件。
二是学校发展实现新突破。启动“环两江”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以龙江为核心,形成区域‘1+3’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格局。顺德一中龙外国语学校挂牌,创建“名校 +”市级标杆单位,其余3所初中创建区级新优质品牌学校。
三是教师成长实现新突破。引进双一流毕业生、研究生128名,培育区级以上名师120人,连续两年培育本土正高级教师,实现本土培育正高级教师“零的突破”,接连涌现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获得省级荣誉教师逐年递增。区域教研体系、数字化项目分别作为全国和全省镇街唯一镇级案例得到肯定和推广,创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践基地镇,数智赋能的“未来课堂”全域覆盖,为先行区提供“教育数字化转型”龙江样本。
四是教育生态实现新突破。 坚持教育初心,尊重教育规律、坚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始终坚守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我们坚信体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课间15分钟”,推动医校融合,学生体测合格率达99%,近视率下降5%,中考总均分、尖优生、优秀率领衔中西部,学生向阳生长、未来可期。
面向未来,龙江将紧扣“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战略机遇,重点推进四项行动。一是全力推动老校焕新100%实施,切实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充分运用好名校领航计划的政策优势,以顺德一中龙江外国语学校为龙头,构建“名校领航+集团协同”的初中教育矩阵。积极对接市区的优秀资源,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破解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三是实施“优教人才”倍增计划,力争每年新增区级以上名优教师50名以上。四是全面推行潜能教育。坚持上好“每天一节体育课”、注重心理健康、挖掘成长潜能、培养身心全面发展,提高育人质量。
龙江的教育发展源于每一位龙江教育人的兢兢业业,源于党委政府的坚强引领,源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其中的共同点便是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与深情。
龙江总商会会长邓惠娟作为“尊师重教杰出贡献个人”代表上台发言时表示:“教育是最大的公益,孩子是最好的未来,龙江的教育一定会蒸蒸日上”,道出了全场心声。
每年的教师节晚会上,都少不了像“娟姐”一样的慈善企业家,他们心系龙江教育,付出的不仅仅是善款,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对教育发展的牵挂。


社会各界齐心支持龙江教育发展。
龙江教育的发展将为顺德区“四优”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贡献力量,也必将为构建“环两江”区镇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提供样板!
编辑:邹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