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是典型的城乡融合地区,也是特殊的“高强度”城乡融合,全区村庄建设用地有超过70%在城镇开发边界,现状开发强度56.7%,城市、镇村、厂房各类空间形态交织混合,形成“城不城,乡不乡”的城市面貌。
如何切实做好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赋能村域经济发展?8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顺德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作为部门代表之一作交流发言。
顺德云鹭片区点亮城市新篇。
发展难题:面临“资源瓶颈”挑战
发展离不开资源要素支撑。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作用,在国土空间优化、土地资源管理、城市品质提升、绿美生态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格局不断优化,重塑顺德颜值,共同勾勒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图景。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顺德仍然面临诸如土地碎片化程度高、缺乏连片产业空间、土地利用效率低、生态空间品质有待提升等众多发展难题。一是农业空间碎片化问题突出,耕保缺口大,农业产业连片发展受制约。5亩下的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图斑占比数均高达80%以上。二是缺乏大型连片产业空间,产业用地分散低效,难以承载重大产业平台和重点项目连片开发空间需求。三是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不均,存量土地利用率低,乡村公共服务品质不高。四是生态空间品质有待提升,生态价值转换还需探索创新。
破解之道:改革创新、精准施策
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是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关键之举。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立足自身职责,坚持从规划引领、精准高效保障、资源盘活等方面下功夫,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全力破解村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为绘就顺德岭南文化精致小城画卷贡献坚实力量。
坚持规划引领。村庄规划是实现乡村振兴、开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如何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编制好用、管用、实用的村庄规划,是摆在面前的一项紧迫工作。规划应优化农业、生态、建设空间布局,形成“问题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合理安排宅基地,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提供“规划蓝图”。规划要探索“留白”机制及简化动态调整机制,赋予规划弹性与适应性,应对未来乡村发展不确定性。
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家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的综合平台和重要抓手,也是百千万工程的重点核心工作。7月16日,顺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项目方案探索“治水-聚田-活产-兴城-美村”五链协同路径,有效实现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等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优化空间布局。方案涉及全区9个镇街(不含杏坛),包含农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乡村风貌提升等6大类57个项目。
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项目,富华集装箱智慧升级版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效果图。
强化用地精准保障。高质量发展对资源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项目,对纳入“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库的乡村产业项目,建立用地保障“绿色通道”应保尽保。保障村民宅基地需求,落实“一户一宅”政策,统筹安排宅基地用地指标,保障户有所居,鼓励有条件的村居建设农民公寓,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创新用地保障方式,优化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用足用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加大推进点状供地项目,推行土地1.5级开发等。
加快存量资源盘活。积极探索盘活路径和方法,大力推进农村闲置公共设施、闲置宅基地、空闲地的多元盘活利用。开展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对村庄内空闲、废弃和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腾退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加强政策供给,在存量资产盘活的土地使用、规划审批、产权办理等方面出台实用性政策,破解关键难题。
杏坛新联村自建房风貌提升示范项目。
推进风貌整体提升。围绕百千万工程提出的“答好农房管控必答题”的要求,持续以美学引领,抓新建自建房单体,持续开展美学培训,带动社会审美提升,加大参考图集推广力度,做好设计单位管理培训、提升设计水平。抓新建连片宅基地小区。在前期三个试点基础上,提质扩面启动第二批10个连片自建房项目。抓新增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乡村设施建设必要性、合规性、美观性等充分论证,保障村级资金投入发挥最大效益。抓存量已建成地区整体提升。在十村示范的基础上,将可复制的改造策略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区域,带动区域风貌整体提升。
编辑:李放
图片: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