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笔礼是中国古代人生的首次大礼,俗称“破蒙”。杏坛右滩村状元文化节是激活状元文化的内驱力,也是右滩村打造“状元文化”IP的生动体现,让“状元文化”成为右滩村实现文化富裕最亮的底色。
8月22日上午,“状元故里和美右滩”——2025年杏坛镇右滩村状元文化启蒙开笔礼在黄氏大宗祠举行,五十多名学童在师长和父母的见证下,亲身体验了这项融合了传统礼仪与现代教育的入学启蒙仪式,感受右滩村状元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早上8:30分,开笔礼仪式在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正式开始。身穿传统汉服的学童们在“夫子”或老师的引导下,缓缓步入会场,脸上洋溢着好奇与期待。本次开笔礼仪式包括正衣冠、朱砂启智、启蒙描红、击鼓明志、诵读《三字经》、拜状元等环节。
正衣冠、拜先师,每一动作皆蕴含深意。修身之学,始于衣冠;行四拜礼,表示对圣人的尊敬,也是学童们对知识与智慧的虔诚致敬。朱砂轻点额间,仿佛开启了灵智之门。学童们“开笔破蒙”,一撇一捺间,“人”字跃然纸上,简洁而深刻,寓意着在成长的起点学会堂堂正正立身,是为人的真谛、处世之根本。击鼓鸣志,声震云霄,是学童们对未来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的宣誓。祭拜状元,承袭优秀,让学童们深刻感悟状元文化的精髓,立志成才。
村民黄女士说,“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孩子在仪式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也让我们做家长的再次思考教育的本质。看到孩子认真写‘人’字的样子,我非常感动。”
右滩村党委书记黄允初说,举办开笔礼仪式,不仅是对状元文化的致敬与传承,更是希望孩子们在状元文化的仪式中,领略尊师孝亲、崇德立志的文化精神,从而迈出求知路上的第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他表示,状元文化更孕育了众多文武人才。每一方青石、古宅都承载着记忆,传递着耕读传家的精神。正是这份执着,让右滩村成为文化圣地。
书香致远,文脉流芳。杏坛,素有“状元故里”之美誉,崇文重教之风,千年不绝,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明清时期便有“文风鼎盛,学子辈出”的佳话,村内古祠堂至今留存着“耕读传家”的匾额,为杏坛的文化繁荣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天,“杏坛书香・大学为舟”暨杏坛镇第二届“读书人家”(右滩站)颁发仪式举行,对一批优秀学子进行表彰。优秀学子代表郭紫琦说,画笔是奋斗的武器,画板是拼搏的战场。高考这条路没有捷径,只有真实的努力,每一步都踏实前行,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站在新的起点,她将努力奋斗,勇敢追逐自己的目标,争取成为青春的主角,用勤奋回报家乡的期望。
值得关注的是,在活动现场,“状元右滩”滨水长廊项目正式启动,项目规划包括一道(状元碧道)、三边(水边、街边、山边)、三化(净化、活化、美化)、五景(右滩墟、盘古殿、状元渡、南昌坊、甘竹庭)。通过左右滩联动,实现视觉与空间连接,业态互补。
右滩村三面环水、一面临山,自然与文化资源丰富。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右滩村是展示岭南水乡风情的文旅标杆。村内拥有黄氏大宗祠等古建筑及明代状元文化IP。在“环两江”先行区中,上级部门将右滩村定位为“西江+甘竹溪双面风景阳台”,打造立体园境与研学休心体验地。
据介绍,滨水长廊项目从滩墟街起点到甘竹庭终点的状元碧道,将串起右滩的“山、岗、塘、堤、溪”,呈现独特的“一道六景”。设计理念是让每一块砖石草木都彰显状元文化,让甘竹滩每一滴水都映射水乡美学精神。节点改造方面,甘竹庭与状元驿定位为迎宾门户,南昌坊为艺术文创街区,状元渡传承状元文化,盘古殿为揽胜怀古点滩为水乡民俗体验场,各具特色,共同构筑人文旅游精品线路。
杏坛镇党委委员张海东表示,滨水长廊项目的开工,标志着将山水之美、状元文化、古建风情串珠成链,让右滩的道路阔起来、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接下来,杏坛将整合社会资源,将右滩打造为环两江先行示范区首个标识项目,借助优越的自然生态,让游客读懂右滩,让世界看到右滩,“人文经济”“房东经济”的盛况在右滩全面开花结果。
编辑:袁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