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元素“进驻”旧粮仓,当咖啡香从活化的现代艺术空间飘香凫洲河……盛夏的八月,一座被现代艺术“唤醒”的旧空间,见证着均安在探索老旧建筑和公有物业活化路径上再结新果。
斑马艺术空间正式向公众开放。
8月21日,位于均安镇顺德15文化创意园内的斑马艺术空间正式向公众开放。这座由旧粮仓改造而成的现代艺术空间,是均安镇落实“百千万工程”、推进老旧建筑与公有物业盘活利用的又一创新成果,展现了“艺术+”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更以其鲜明的现代设计感和艺术活力,成为均安镇文化地图上的新地标。
■ 组团出圈 ■
5522.9㎡旧粮仓爆改复合型文化空间
顺德15文化创意园地处均安凫洲河畔,前身为均安旧粮仓,占地面积5522.9平方米。均安镇通过公有物业活化改造,将该片区打造为集文化创意、公共体验、特色餐饮与夜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园区,目前已成功引进特色餐饮、时尚服饰、文化亲子等多元业态。
斑马艺术空间在保留原有筒仓结构和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和艺术气息。
斑马艺术空间作为园区内的5号馆改造项目,在保留原有筒仓结构和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和艺术气息,打造出层高8米,集艺术展览、咖啡休闲、绘画创作与装置艺术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通过“总店+分店”运营模式,与2024年老旧建筑活化项目翠湖公园GO ON COFFEE&TEA咖啡店形成品牌联动,在艺术空间内引入“GO ON”咖啡业态,同时在翠湖公园湖畔设立“斑马艺术疗愈空间”和“啡农咖啡学院”。
同时在翠湖公园湖畔设立“斑马艺术疗愈空间”。
这种双向引流模式既丰富了消费体验,又强化了品牌影响力,形成了良好的商业闭环。昔日储存粮食的旧粮仓,如今已成为滋养市民精神生活的艺术殿堂,实现了从物质粮仓到精神粮仓的华丽转身。
斑马艺术空间的开放,标志着均安镇在探索公有物业活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这一项目创新运用“人文经济学”理念,将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 文化艺术+旧改 ■
“均安探索”激活文旅发展一池春水
从均安镇“百千万工程”重点文旅项目江尾拾伍里园区开园,到翠湖公园的GO ON COFFEE&TEA咖啡店,再到斑马艺术空间的正式开放……均安镇在推进老旧建筑活化与公有物业提质增效工作结出累累硕果,越来越多的老旧建筑经过活化改造,蝶变成为“接地气”“有人气”“很雅气”的文旅空间,成功打造了李小龙乐园上村活化片区,也涌现出篱·咖啡、影子咖啡等一批深受年轻人追捧的打卡地。
啡农咖啡学院。
“今日斑马空间的正式开业是一个新的开始,也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活力。”斑马艺术空间创始人谢海波表示,将陈旧粮仓与艺术元素相结合是一种现代与传统的对话碰撞,更是一次赋予老建筑新生力的探索,也由衷希望这个艺术空间能为均安的文旅增添不一样的色彩。
未来,斑马艺术空间将实施“签约艺术家驻地计划”,吸引优秀艺术创作者开展在地创作,促进本土文化与当代艺术融合。空间还将与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推动艺术教育及人才孵化,并积极探索艺术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
未来,斑马艺术空间将实施“签约艺术家驻地计划”,吸引优秀艺术创作者开展在地创作。
今年5月,均安镇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会正式成立,而斑马艺术空间与顺德15文化创意园的成功合作,正是该促进会推动的首批成员单位“牵手”合作示范项目。这一合作模式为协会后续整合文旅资源、促进产业联动提供了重要范本。
从旧粮仓到艺术空间,从单一功能到多元业态,均安镇通过引入新的创意、新的业态,成功赋予老旧建筑和公有物业全新的打开方式,更在其中用艺术赋能和文化引领的方式,让老旧空间重获新生,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其活化成市民群众喜爱的文旅空间,留住乡愁的同时,更成为均安文旅发展的“新磁吸”,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
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均安这座小镇正在用艺术与文化书写着自己的高质量发展故事和文旅新篇。
编辑:刘远雄
图源: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