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切鸡是粤菜中的经典菜式,以皮爽肉嫩、原汁原味为特色,最大程度保留了鸡肉的鲜香。做好白切鸡的关键在于火候控制和浸煮技巧,以下是详细步骤:
主料:三黄鸡 / 清远鸡 1 只(约 1000-1200 克,选择嫩鸡或未下蛋的母鸡,肉质更嫩)
浸煮调料:
清水 / 高汤 2000 毫升
姜片 5-6 片
葱段 3-4 段
料酒 20 毫升(去腥增香)
盐 10 克(可选,让鸡皮更紧实)
蘸料搭配(灵魂所在,可任选):
经典姜蓉酱:姜末 50 克 + 蒜末 10 克 + 盐 3 克 + 生抽 20 毫升 + 香油 10 毫升 + 热油 20 毫升(激香)
沙姜酱:沙姜末 30 克 + 生抽 15 毫升 + 蚝油 5 毫升 + 少许糖 + 葱花
葱油酱:热油浇在葱花 + 生抽 + 盐的混合物上
二、预处理步骤
处理鸡:
鸡宰杀后去除内脏、鸡爪指甲,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尤其鸡腹腔内的血水和杂质)。
用厨房纸吸干鸡表面和腹腔内的水分,在鸡脖子处剪去多余油脂,鸡脚可剁去或保留。
关键预处理:
用牙签在鸡皮表面轻轻扎一些小孔(避免煮制时鸡皮破裂)。
可选:将鸡倒挂 10 分钟,沥干腹腔内的水分。
三、浸煮步骤(核心技巧,决定肉质嫩度)
调制浸鸡水:
锅中放入清水(或高汤)、姜片、葱段、料酒,大火烧开后转小火,让水面保持 “微沸” 状态(水面冒小泡,而非剧烈翻滚)。
Tips:水的量要能完全没过鸡,若锅小可分两次浸煮。
“三浸三提” 法煮鸡:
500 克左右童子鸡:15-20 分钟
1000-1200 克鸡:25-30 分钟
老鸡:需延长至 35-40 分钟(可在鸡腿最厚处扎孔,无血水渗出即熟)。
第一次浸:将鸡头部朝下放入微沸的水中,让鸡腹腔内灌满热水,浸泡 10 秒后提起鸡身,倒出腹腔内的热水(排出寒气)。
第二次浸:再次将鸡放入水中,浸泡 20 秒后提起,重复倒出腹腔热水。
第三次浸:将整鸡完全放入水中,盖上锅盖,转最小火(保持水温 80-90℃,不沸腾),浸煮时间根据鸡大小调整:
判断熟度:
用筷子轻戳鸡腿最厚处,若能轻松戳入且流出清澈汁水(无血水),说明鸡已煮熟;若有血水,需再浸 5 分钟。
四、过凉锁嫩(皮爽关键)
准备一盆冰水(冰块 + 冷水,水量能没过鸡),加入少许盐(让鸡皮更紧实)。
将煮好的鸡迅速捞出,立即放入冰水中浸泡,让鸡身完全冷却(约 15-20 分钟)。
原理:热胀冷缩让鸡皮收紧变脆,同时阻止鸡肉内部水分流失,保持鲜嫩。
五、斩件与装盘
冷却后的鸡捞出,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在鸡皮表面刷一层薄油(保持光泽,防止干燥)。
斩件技巧:先将鸡头、鸡翅、鸡腿卸下,再将鸡身从中间切开,分成两半,最后切成大小均匀的块(刀要锋利,避免鸡皮碎裂)。
装盘时可将鸡皮朝上,摆放整齐,搭配蘸料即可上桌。
六、小贴士
选鸡秘诀:优先选择农村散养的三黄鸡、清远鸡或文昌鸡,肉质鲜嫩多汁,更适合白切。
水温控制:煮鸡时水温不能过高(避免沸腾),否则鸡肉易老,皮易破;水温过低则鸡不熟。
过凉要点:冰水一定要足够冰,冷却要彻底,否则鸡皮不脆、肉质易柴。
保存方法:吃不完的白切鸡可冷藏保存 1-2 天,食用前无需加热,直接斩件搭配蘸料,口感依然鲜嫩。
进阶技巧:浸鸡时在水中加入少许八角、香叶,可增加淡淡的香料味(不宜过多,以免掩盖鸡本身的鲜味)。
白切鸡的精髓在于 “原汁原味”,鲜嫩的鸡肉搭配香气扑鼻的蘸料,一口下去满嘴肉香,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
编辑:符丽明
图源:摄影俱乐部会员“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