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省委社会工作会议精神,“用好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等队伍,不断夯实社会工作基本力量”,在顺德区委社会工作部、顺德区委政法委指导下,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探索设立“和美社造工作室”,支持社区营造经验丰富的村(社区)“两委”牵头组建团队,为有需求的村(社区)提供辅导支持,发挥“传帮带”作用,政社协同赋能基层,为顺德“百千万工程”增光添彩。
结对村居招募要求
招募对象:
重点面向顺德区内开展社区营造工作起步晚、“两委”积极性高,但经验不足的村(社区)。
优先考虑符合以下情形的村(社区):
1.有组织领导:村(社区)党委书记认可社区营造理念,“两委”班子有共识,已组建“社造工作小组”。
2.有具体问题和需求:带着在推进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初步形成清晰的辅导需求。
3.有社区公益项目:鼓励围绕社区发展问题及社区居民实际需求,正在推进或有意启动社区公益项目。
招募数量:
鉴于首年探索,为保障项目成效,预计最多可结对支持8个村(社区)。
服务内容
1.村(社区)需求诊断。指导或协助村居开展需求调研,梳理民生服务、自组织培育、人居环境提升、公共空间改造等方面的需求,形成项目清单并进行优先级排序。
2.资源盘点及动员辅导。指导或协助村居盘点各类社区资源并形成资源库,结合项目需求制定资源动员策略;对于已(或计划)设立社区基金的村居,可辅导其完善基金运作机制,增强基金活力。
3.工作措施优化及项目辅导。提升村(社区)“两委”和工作团队开展民生服务、议事协商、自组织培育、资源动员等方面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提供项目策划及陪伴支持服务。
4.培训及交流学习。面向村(社区)“两委”、工作人员、社区骨干等开展或协助对接主题培训、专题交流、外出参访等学习活动,向有条件的村(社区)定制系统的培训项目。
5.其他双方协商一致、有助于提升社区营造能力的服务。
服务周期
原则上服务周期为一年,即 2025年6月至2026年6月。
收费说明
德胜基金会为各工作室提供基础服务经费支持;进阶服务由结对村(社区)践行“用者自付”理念,承担相关付费,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
准入和退出机制
准入:工作室与意向结对村(社区)实行“双向”选择,结对意向报德胜基金会通过后,建立合作关系。
退出:对于参与动力不足、结对无成效的村(社区),有权商定提前终止结对服务,递补新的合作村(社区)。
“和美社造工作室”名单
李志业,大良街道升平社区党委书记
(1)郑丹妍,容桂街道龙涌口村党委书记;
(2)甘慕仪,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3)刘楚君,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社区治理服务总主任;
(4)梁秀娟,顺德区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创新部部长;
(5)云漪珊,顺德区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区发展项目主任。
本土文化保育、社区空间运营、重点人群服务、老旧小区治理等。
关志伟,容桂街道振华社区党委书记
(1)陈艳凤,容桂街道振华社区党委副书记;
(2)梁云峰,容桂街道朝阳社区党委副书记;
(3)陈梓漩,容桂街道振华社区后备干部;
(4)何晓琳,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振华社工站站长。
小区治理、志愿服务发展、议事协商平台搭建、重点人群服务等。
冯淑玲,勒流街道东风村党委委员
(1)梁思敏,大良一心志愿者协会会长;
(2)邹巧茵,顺德区德顺社会服务中心理事长;
(3)芮光晔,广州荔湾区翻屋企营造社区促进中心执行长;
(4)伍玉冰,东风村团总支书记、乡村共建促进中心理事;
(5)张颖珊,东风乡村共建促进中心专干。
乡村治理、社区基金运维、志愿服务、参与式规划设计、社区服务规划、团队建设等。
余小婷,龙江镇左滩村党委副书记
(1)吴绮颜,龙江镇和治发展中心总干事;
(2)廖倩婷,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总监;
(3)刘楚君,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社区治理服务总主任;
(4)林冠琪,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社区治理服务龙江片主任。
议事协商平台搭建、群众动员及社区自组织培育、社区综合治理等。
报名方式
报名链接: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截止时间:2025年5月12日中午12点。
咨询方式
编辑:李小妮
来源:德胜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