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变身“武林大会”!高赞小学把咏春拳玩出“顶流课程”



“嘿!”“哈!”杏坛高赞小学的操场上,一声声稚嫩却有力的呐喊划破天际。900多名学生身着统一的校服正在学习咏春操,一招一式尽显咏春招式的刚柔并济,仿佛瞬间穿越到了武侠小说里的“少年英雄会”,校园里处处洋溢着蓬勃朝气!


这可不是拍电影,而是高赞小学“武术进校园”特色体育课。“这是学校精心安排的咏春操,让孩子们在强身健体,改善体态的同时,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高赞小学校长邹敏告诉城网君。学校以文化学习为静,武术为动,利用武术的“动”和课堂的“静”互相促进,发挥“武术进校园”优势,以文修身,以武养德,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发展。


图片1.png

学生学习咏春操。


破解“4+N”模式的密码:全员总动员


据介绍,在政策东风与文化传承的双重驱动下,高赞小学的咏春特色体育课从构想落地到校园“顶流”,背后凝聚着对政策精神的深度践行与教育创新的不懈探索。作为顺德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的积极响应者,学校打破传统课程框架,将每周四第三节设为全校咏春操课,这一调整看似寻常,实则需破解多重实施难题:既要确保“4+N”课程模式中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平衡,又要协调900余名学生的跨年级同步教学,更要为教师群体搭建从“零基础”到“会教学”的专业成长阶梯。


为此,学校启动了全员武术培训计划——从体育教师到班主任再到各学科老师,均需通过咏春拳基础招式、教学技巧及武德文化的系统学习,让“教咏春”从体育老师的“单打独斗”变为全体教师的“协同作战”。


“学校引进咏春拳无论是对于学校教育还是学生个人成长都是非常有意义的。”高赞小学副主任梁慧婷表示,学校开设咏春特色体育课的初衷一方面是落实上级教育政策,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学习武术的坚韧精神,实现“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当地武术文化底蕴,将武术融入校园教学之中。


“学咏春感觉自己超级帅!”“我超级喜欢咏春特色体育课!”五年2班的学生黄浩文兴奋地比划着自己最喜欢的“二字钳阴马”咏春招式。“小时候看《叶问》就觉得咏春很酷!”五年级3班的学生梁梓澄很开兴地表示,以前没有学习咏春操的时候觉得很难学,自从学校有了咏春特色体育课后,越学越觉得有意思。


图片2.png

学生学习咏春操。


武德教育进课堂,咏春文化伴成长


咏春特色体育课上,学生在练习前必须行抱拳礼;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跟学生讲解咏春精神,分享咏春故事;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会将咏春队列与数学几何知识结合起来.....


“活泼好动的学生在课堂上待不住,但是很喜欢咏春,我就会将咏春融入到我的课堂上。”高赞小学数学老师何顺发说,通过从学生学咏春的兴趣下手,鼓励学生,有利于慢慢吸引学生开始认真学习数学。


“开设咏春特色体育课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传承武术文化,一举两得!”语文高赞小学老师梁宝仪表示,在学校开展咏春特色体育课,不仅能加强学生学习咏春的自豪感,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图片3.png

校园武术队学习咏春操。


“我家人看了我学的咏春操都为我感到自豪!”“我家人都很支持我学习咏春操!”“我想学习咏春以后考警校!”“我想学咏春上武校!”......校园武术队的小队员们都非常兴奋地表达了自己对学习咏春的喜欢,还表示希望学校能多开展咏春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在“非遗进校园”“武术进校园”的宏观政策指引下,高赞小学主动争取上级资源,成为“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并整合社会资源,邀请专业永春拳教练黎晓明团队长期驻校指导,为学生学习咏春拳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这一举措既破解了非遗传承“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矛盾,也构建起“专业教练示范—骨干教师引领—全体学生参与”的三级教学网络。


“武术进校园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发挥传承武术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高赞小学咏春教练黎晓明难掩兴奋地说,咏春特色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标准化训练平台,这不仅是对武术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对现代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因此把武术引进校园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举措。


“咏春拳走进校园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既植根于本土武术文化沃土,也得益于莘莘学子日益高涨的学习热情,堪称传统文化传承与校园教育创新的有机融合。”邹敏表示,目前学校的咏春特色体育课以普及性教学为主,不仅仅只体现在体育课上进行咏春教学上,在阳光大课间、课后服务兴趣拓展课也会展开教学。虽然目前学校在开展咏春特色体育课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会在下一步的学校发展计划中向社会各界争取更多的资源形成一个更加专业、更加丰富、更加完整的咏春特色体育课程。


当“抱拳礼”成为课前必修课,当“二字钳阴马”融入体育课课程,武术体育特色让学校有了一抹不同的亮色,让学校有了一个不断前行的抓手。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发展与成长,这也是学校课程校本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编辑:甘晓露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