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这座“大宅门”,其实是一位爱国将领的旧居!

在杏坛昌教,流传着一句颇具地方特色的歇后语:“三宅门的房门——数不清。”当中提及的“三宅门”就是黎兆棠旧居,也被后人称为“大宅门”。


黎氏家庙及民居群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黎兆棠旧居位于黎氏家庙侧,坐东南向西北,总面阔65.8米,总进深193.8米。


640.jpg

黎氏家庙及民居俯瞰图


黎兆棠旧居入口为三座并不起眼的小门,每个门口都有一条直通小巷,因此被称为“三宅门”、“大宅门”。小巷两边皆为房子,尽管不大,但都拥有两道房门和几扇窗户,共多达99道房门,有“长长久久”的吉祥寓意。房子互相贯通,同时与中央大院相连,因此采光充足。大堂与厢、寝之间有一个小型园林,一棵百年鸡蛋花树静卧在屋顶上。


20240513_203904_007.jpg

黎兆棠旧居入口


黎兆棠旧居外观朴素,细节处却是极为精细,宅子内仍保留了大量的木雕、砖雕、灰雕,是研究当时士大夫宅第建筑的重要蓝本。该建筑是岭南地区所少见的、形式独特的清代民居,为三纵三横的建筑布局。


20240513_203904_008.jpg

黎兆棠旧居内精巧的木雕、精美的玻璃


“昌明世运,教化乡里”,昌教是远近闻名的文墨之乡,世代人才辈出。黎兆棠是当地读书人的典范,至今村中仍然流传着黎兆棠及其家族的故事。


黎兆棠(1827年-1894年),字召民,杏坛昌教乡人。出身贫家,少年苦学。清咸丰三年(1853年)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江西粮台、台湾道台、天津海关道台、直隶按察使、布政使、福建船政大臣、光禄寺卿。任职为官时,以爱国御侮、力保国权著称。


20240513_203904_009.jpg

黎兆棠画像


黎兆棠性格廉悍,治事干练。台湾自安平用兵失利后,殖民国家勾结当地的败类侵害中国主权。同治八年(1869年),黎兆棠调任台湾道员,大力整饬吏治,惩办恶霸,颓局为之一振。黎兆棠到任不久,扣押在后垄地区大规模的法国商人,准备绳之以法;驻厦门的法领事赴台施加压力,双方争持数月,黎兆棠不作让步。


翌年春天,法国政府派军舰驶近台湾相威胁,黎兆棠指挥守军严阵以待。台湾守军副将萧瑞芳30余年前被法国人收买,暗作出卖主权之事,黎兆棠发现其可疑痕迹,秘密派人监视,掌握了大量罪证,奏明朝廷,将其逮捕正法。法国殖民者甚为震惊,悄悄把军舰撤走。此后一段期间,全台官吏在黎兆棠指挥下,对法国商人严加管束,一旦发现不轨,立即按律惩治,法国领事再也不敢随便干预。


黎兆棠在任期间尽心尽责,鞠躬尽瘁。由于长期积劳,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不得不辞官回乡调养。在乡间,他仍念念不忘国事,直到去世前一年,还应钦差大臣彭玉麟之召,扶病赴省协助李文田办团练,为防御法国军队出谋划策。


黎兆棠旧居饱经风霜,静静矗立在岁月的长河里,见证着历史。2006年10月,黎兆棠旧居被公布为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开发黎氏家庙及民居,杏坛镇政府与黎兆棠后人签订协议,向其租赁20年用于修缮、管理;区、镇、村三级均筹资并投入资金,对黎氏家庙及民居进行修缮。


20240513_203904_010.jpg

修缮前的黎兆棠旧居


20240513_203904_011.jpg

修缮后的黎兆棠旧居


2020年4月,昌教黎氏家庙历史文化街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有利于保护黎氏家庙、黎兆棠旧居等岭南古建筑群,使其与街巷、河涌、古桥、古树等共同形成了颇具岭南特色的街区风貌。通过整体保护和展示利用,昌教黎氏家庙历史文化街区可成为集中展示清末士大夫宅第、岭南传统民居和黎兆棠事迹的现实场景。


编辑:覃海妮

来源:顺德博物馆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