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插秧、抓鱼、挖红薯……顺德新地农场掀起农耕文化研学热

“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很开心!第一次体验这么丰富的农耕活动。”4月12日上午,顺德新地农场十分热闹,超2000名中小学生来到这里与大自然“面对面”,开启一场春日研学之旅。现场不少学生纷纷表示,此次研学玩中有学,学中有乐,收获满满。


微信图片_20240412204652_副本.jpg

学生们参观创意农业园。


微信图片_20240412204613_副本.jpg

学生们参观农耕文化展览馆。


据介绍,新地农场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是集农耕史展、农业科普、研学实践、劳动教育、企业拓展、亲子乐园、婚宴寿宴、休闲采摘、烧烤野炊于一体的综合性都市休闲农业基地。


微信图片_20240412204655_副本.jpg

学生们了解禁毒知识。


农场以农耕史展和农耕劳动体验相结合的研学实践为核心,在兼顾生态环保、崇尚自然的理念下,以还原“记忆中的原野、曾经的家园、远古的回声”的价值理念,结合休闲游憩、生态教育与产学观光多元化内容,致力开展面向青少年综合素质成长教育,为学生提供农业劳作体验,帮助他们了解农耕文化知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微信图片_20240412204644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40412204628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40412204624_副本.jpg

孩子们在基地尽情享受研学的欢乐。


据新地农场董事长樊孟寅介绍,近年来,新地农场积极响应《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等,大力开发新地农场研学、实践课程,课程设计以“三农”(农业科普、农耕文化、农业劳作)为核心,以农业课程和生活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的研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走进生活,享受劳动”。


微信图片_20240412204648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40412204617_副本.jpg

新地农场农耕文化色彩浓重。


“学生们不仅可以参观农耕文化展览馆、创意农业园、中草药园等了解丰富的农业知识,还可以体验种水稻、挖红薯、挖马蹄、砍甘蔗、抓鱼等农耕活动,同时还可以参加很多游玩娱乐活动。”樊孟寅分享道,农耕文化是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孕育出中华民族坚韧而质朴的品质,他希望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农耕文化知识,将其传承下去。


当天上午,城网君在现场看到,新地农场人潮涌动,参与研学的学生络绎不绝,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一参观、体验,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快乐地奔向大自然。


微信图片_20240412204632_副本.jpg

学生们体验“插秧”。


在水稻种植体验区,学生们卷起裤脚,踩进农田,弯下身子将一株株稻苗种下,不少学生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插秧”,很兴奋。


“插秧是很辛苦的,水田里很不好走,体验之后我才明白我们吃的米饭原来都是这样长出来的,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农民的不容易,以后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沙头中学初二学生张宇洁表示,体验农耕活动是一种很特别的经历,当天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是一次难忘的记忆。


微信图片_20240412204621_副本.jpg

学生们认真抓鱼。


沙头中学初二学生曾补其则表示,当天是他最开心的一天,尤其是抓鱼的过程让他兴奋不已。“我今天抓到了两条大鱼!还有好多条泥鳅,可开心了!”他激动地向城网君分享道,他十分喜欢亲近大自然,很期待下一次的研学之旅。


樊孟寅表示,新地农场自成立以来受到了众多市民的喜欢,2017年和2018年均获“市民最喜爱农业旅游基地”称号。近年来,研学人群不断延伸,有不少来自其他地市的学生,据统计,目前,农场几乎每天都有2000至3000人次的研学队伍慕名而来,在农场游玩、观赏、体验。


“接下来,新地农场将继续充分发挥农场基地的本地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发高品质的劳动实践研学课程,课程内容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和价值引导,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真正让学生有收获、有成长。”樊孟寅说道。


编辑:李素芳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