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公布了顺德区第五周期区级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成功上榜,标志着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科建设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以创建三级医院为目标,通过综合研判、主动谋划,将专科划分为重点专科、培育专科、潜力专科三个层级进行建设。优先发展骨科为重点专科,按照“院有专科,人有专长”培养人才队伍的思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激活队伍,通过“给机会、给平台、给资源”的方式加快成长,以点带面协同多专科共同发展,持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
骨科是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重点发展专科、顺德区临床重点专科,是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心。医院集中优势资源,引进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周初松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丰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黄宏兴教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康妍教授等知名专家,培养院内专科骨干,组建医护团队42人,住院床位50张,不断提高骨科(骨质疏松科)业务水平。
据了解,目前,骨科团队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具备较强的临床、科研、教学能力。
据介绍,骨科拥有移动式C臂X射线机、可扩张通道管微创手术系统、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关节镜、椎间盘镜、MARS医用手术床、全身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螺旋CT)、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1.5T)磁共振成像设备、骨密度测定仪(双能X线测量)、便携式骨密度测定机(数字化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脉冲磁场治疗仪、康复训练等设备,可开展脊柱、关节、创伤、手足外科、骨质疏松等诊疗服务。微创手术技术成熟,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作为创伤中心建设的核心团队,畅通急危重症救治的绿道,可开展各项高难度手术,年手术量达1434台次。近年来,开展了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骨代谢五项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相关研究、人工全髋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骨折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等新技术新项目。并以“加速康复”为核心理念,联合麻醉科、营养科、康复科等形成“多学科团队”,为骨科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在科研方面,近三年承担市级科研立项5项,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立项1项;举办国家级、省级、区级继续教育项目4项;科研成果转化3例,国内实用新型专利1项。
作为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心,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致力于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为老年骨骼健康事业谋福祉。
为了提升群众对骨骼健康的重视,2023年科室举行骨质疏松筛查巡回义诊活动18场次,发放健康教育折页5000余份,录制4条科普视频,累计循环播放万余屏次,普及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预防知识,深受群众好评。免费进行骨密度筛查近2000人次,并落实规范化的治疗。2024年医院将新增便携式双能X线骨密度仪2台,专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筛查工作,不断探索丰富健共体背景下推进骨质疏松防治体系建设经验,全面推进以“防”为先,以“医”为辅的骨质疏松防治工作。
此外,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拥有广东省内最新、最齐全的骨质疏松药品储备,涵盖了抗骨吸收药物(唑来膦酸、地舒单抗)、促进骨形成药物(特立帕肽)等多类别的治疗选择,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成立脊柱侧弯门诊、脊柱侧弯矫正门诊,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科普宣传100%全覆盖,完成筛查33962人,其中可疑脊柱侧弯人数5583人,确诊为脊柱侧弯212人,逐步建立全镇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诊-治-康”全流程的综合防控体系。通过学校参与、医院支持、家庭重视的联动工作机制,使青少儿脊柱侧弯防控科普宣传和干预治疗得到社会的重视。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将继续围绕技术能力提升、服务人次提升、新技术运用提升、服务水平提升、专业影响力提升五大目标,打造区域性高水平骨科(骨质疏松科)中心,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编辑:李小妮
来源: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