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被定义为早产儿。据统计,全球每年出生1500万早产儿,他们被称为提前来到人间的“早到天使”。
由于早产儿胎龄小、体重轻,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许多早产儿来不及和父母见面,就被转送至新生儿科救治观察。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作为“顺德人的摇篮”最坚强的后盾之一,数以万计的危重新生儿在这里重获新生,数不清的家庭在这里看到希望。只因为,这里的“星光天使”们一直用心用情扮演着生命接力的“摆渡人”角色,用爱和温暖护佑着“折翼的天使”。
深耕
近30年的坚守诠释“医者仁心”
明亮的灯光,宽敞的走廊,被粉红色“充溢”的环境,虽是病区,却让人感到暖心、温馨。值世界早产儿日(11月17日)到来之际,我们走进了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新生儿科“大家庭”
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成立于1996年1月8日,从最初的一间病房开科到如今“跃迁”成为顺德区重点专科、顺德区新生儿救治中心、广东省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一步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新生儿科主任黄润忠介绍,新生儿科现有医生1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4人。护士63名,其中本科学历占比超过75%。努力向着高学历、高技能、高追求的“三高”目标“挺进”。
目前,新生儿科开设了普通病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NICU过渡病房、日间光疗中心、新生儿医护联合门诊、新生儿专家门诊等,共有床位86张。仅2022年,收治的住院新生儿就超过3000名,其中体重低于1000克的19名。
近30年的坚守,记录着新生儿科成长的足迹,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初心和使命。
近30年的坚守,数以万计的危重新生儿在这里重获新生
突破
一次生命的奇迹见证“爱的闯关”
生命,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每一个足月出生的孩子,都是被上天亲吻的幸运儿,但也有很多“早到的天使”,成为无数家庭“悲欢离合”的开始。
当前,早产已经成为我国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区别于普通新生儿,早产儿不只是提前分娩,更因为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未成熟,他们需要挺过呼吸关、感染关、喂养关等重重关卡,才能顽强存活下来,成长为健康的宝宝。
某种程度上,早产儿救治成功率是新生儿重症监护抢救技术水平的标志。
2021年5月,一位只有480克、胎龄只有24周+1天的超早产儿,在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意外”降生。超早产儿小海(化名)在妈妈肚子里仅仅“住”了6个月,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个世界。
“巴掌宝宝”小海
据黄润忠介绍,小海出生时体重大概是10个鸡蛋的重量,大腿只有成人食指那么粗,身体只有成人巴掌那么大,全身很多胎脂覆盖,呼吸心跳微弱……
经过新生儿科团队102天的披荆斩棘,“巴掌宝宝”小海“过三关斩六将”,闯过了呼吸关、感染关、贫血关等一个个“生命关卡”,终于“顺利毕业”,出院时体重达到2.4公斤,营养、发育、大运动等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这是一场拯救新生命的奇迹,也是一场爱的接力和闯关。小海的转危为安,创造了佛山市超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纪录,目前他仍然是这一纪录的“保持者”。
“当时我和孩子妈妈手足无措,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鼓励我们不要轻言放弃,于是我和妻子决定‘试试’。小海爸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非常感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是他们给了宝宝第二次生命。”
提质
“软硬实力”提升让群众更有“医”靠
医疗技术“软硬实力”的提升,是群众“有医靠”的有力支撑。
目前,新生儿科在早产儿的临床综合管理、机械通气与呼吸管理、感染的控制、重度窒息、重症肺炎、肺出血,核黄疸换血治疗、肠内肠外营养、消化道畸形等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黄润忠表示,目前科室引进的无创呼吸机、肺功能呼气末一氧化碳测定、电子支气管纤维镜诊断治疗治疗等“方案”,为新生儿的精细化和个性化治疗赋能。同时,治疗过程中,更加注重早产儿的个体精细化管理,如:体温、血压、血糖、血气的管理、酸碱以及电解质的平衡,院感的预防等。
在早产儿的救治上,“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处于母婴分离的状态,需要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需要责任心,还需要暖心、贴心。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充当起“临时妈妈”,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于是,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充当起“临时妈妈”,每天为“入住”的新生儿抚触、吸痰、喂奶、唱儿歌等。另外,在护理方式上引入早产儿体位管理(暖箱模拟成子宫环境),减少声光刺激。为了优化早产儿营养方式,该科室还成功申请了“新生儿体位管理”和“重力喂养固定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据了解,不少新生儿都会面临黄疸问题,而蓝光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新生儿科开设了日间光疗中心,让黄疸宝宝实现当日治疗、当日离院。
为了给新生儿提供更安全、高效、温馨的护理,该科还推出“袋鼠病房”服务。家长可亲身体验喂养、更换尿布、沐浴、抚触等护理项目,责任护士手把手现场指导,并根据家长的掌握情况及宝宝的护理需求,制定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出院护理指南。
前行
温暖彼此的“守护”值得“被看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生儿科“全天候”开诊,除了周一到周日安排医生坐诊,晚上7点到10点开通了“夜诊”,极大满足了市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有时候家属并不能前来病房探视,顺德妇幼保健院引进的“5G智慧医疗+新生儿远程探视平台”,充当起“沟通的桥梁”。入院时家属绑定手机号码,医生通过科室的电脑邀请家属进行视频,在手机上与主管医生视频,从而在手机上清楚的看到孩子的情况,减少父母的焦虑和来回的奔波,也减少因为过多的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造成的感染的发生。
实际上,早产儿因为发育不成熟,出生后要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肺发育不成熟导致呼吸窘迫,免疫系统不成熟导致更多的感染风险等。黄润忠表示,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同样是新生儿科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包括早产儿出院后的规范化管理、监测孩子的体格、运动发育以及智力发育,有无贫血、心脏、肺部、脑部、眼底以及各个重要器官的情况、使他们健康活泼的成长。
目前,该科室建立了新生儿医护联合门诊,针对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开展跟踪随访,并开设“家长课堂”,传授新生儿居家护理知识,给予悉心的指导。
“作为一名医生,希望每一个早到的天使,都可以永远健康平安、快乐成长。”黄润忠表示道。当很多父母跟朋友一样和他们分享孩子的成长情况时,看到他们的灿烂笑容,像涌入心田的涓涓暖流。在漫长岁月的“生命接力”中,他们温暖彼此的”守护,更值得“被看见”、“被尊重”。
■新生儿科“荣誉榜”
编辑:文宁
通讯员:黄欣英
图片拍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幸运小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