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市集变成名镇,顺德均安还有这段“古”......

绿水青山、人文禀赋,均安以绿为底色,依山傍水,这里是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的故乡,曾孕育清代探花李文田、父子翰林胡杰与胡亦常,还有名胜古迹李小龙乐园、李小龙祖居、冰玉堂、奎福古寺等等,那么你可知道“均安”的镇名是怎么来的吗?


123.jpg


在一百多年,这里还是熙熙攘攘的热闹集市,叫喊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男男女女一齐趁圩,“人气聚集之地”又是怎么成了“均安镇”呢?


明、清两代至民国,圩市百货骈阗,是乡镇贸易之地。在清代,均安镇境内陆续设立了几大圩市。清光绪二十年(1894),由星槎、沙浦、南面、豸铺、福岸各乡共同设立的兴隆圩,曾盛极一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立的太平圩,位于西江西海道,是水运中转点之一。此外,江尾圩、官田圩、太华圩、逢源圩、广恒市、大成市等,商业较为发达。


均安圩在仓门、三华两村交界处。清咸丰四年(1854),两村的乡绅欧阳信、欧阳溟等人,联合沙头、矶头、桥头、良村、天壶、外村、星槎等村的商户,共同设立该圩,并将该圩取名为均安,寓意共同安居乐业。与从早到晚营业来供应民众日常所需的“市”不同,均安圩定期开圩,每逢三、六、九为圩期。每至圩日,远近各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早早赶来,趁个早圩。至中午,日头渐升,人潮渐散,卖家收拾货品,留待下一次圩期再摆卖。


民国中叶,顺德进入丝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加之1924年,附近的太平圩突遭火灾,均安圩逐步取代了太平圩江尾洲货物集散点的地位。于是均安圩成为顺德蚕丝贸易中心之一,店铺林立,圩期人潮如涌,热闹非常。民国《顺德县志》载均安圩是“九区各圩以此为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均安圩成为均安镇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人口密集的聚居地,圩内摊档、饭市、夜宵为数不少。在行政意义上来说,均安圩已经是规划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均安圩的“均安”二字,也就顺理成章地演变成均安镇名了。


编辑:梁敏贤

来源:均安总商会

图源: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岑炳超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