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顺德女子执起绣针,时光都能被惊艳!

在过去,西方国家曾赞叹顺德人手执一枚绣花针,能“绘”出惊鸿艳影。这可不是夸张之词,相信很多顺德街坊都知道“广绣”。顺德自古就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重镇。清末以来,广绣七成的从业人员都是顺德女子。


何为广绣?


2006年,广绣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广绣历史悠久,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广绣发轫于两千年前,其图案严谨,色彩艳丽,针法丰富,针工细密,并保留着传统“女红”的巧手慧心、温馨气息以及细腻的风格,以浓郁的岭南民间艺术特色而闻名遐迩。在历史上,广绣指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清代,广绣还被选为贡品。广绣分两大部分,一为绒绣,原料为蚕丝,一为线绣,原料为人造丝。当年勒流黄连一带的女工擅长绒绣,而其他地方女工则擅长线绣。彼此春兰秋菊,各领风骚。


1581498323939299.jpg


这么精致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工艺品,是怎么在顺德兴起并且发扬的呢?在过去,顺德一带的桑基鱼塘非常兴盛,很多人选择种桑养蚕。这些蚕虫所结的蚕丝,常常被制成多种产品,而绣用丝线就是其中的一大成果。而那个时代下的顺德女性大多从事经济作物劳作,而且家中衣物基本是自己缝制修补。她们双手纤细,灵活自如,宜于拈针走线。因此,很多顺德女子在耕种余暇之时,选择晴窗埋头,执针绣美,长久下来也挣得不少工钱。当时的顺德可谓是“家家女郎拈针线,十指春风融巧思”。

而在漫漫岁月长河中,广绣与其他刺绣相比,外销是在其发展史上的最大特色。中西融汇的广绣,以构图饱满、色彩绚丽、针法多样而灵活等特点享誉海外。


三十年代,顺德刺绣行业十分鼎盛,特别是北滘一带,超过九成女性从事这一行业。大量精美的刺绣精品源源不断地走向市场的同时,也为顺德积累了大量财富。那时,客商大多来自国外,刺绣业成为当时顺德的支拄产业。据记载,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件普通3.3尺四角花巾就卖40-50港币,当时l元钱可买20斤大米或7斤猪肉。1921年-1926年,西班牙政府全部高价包销顺德刺绣产品,民国后,顺德刺绣产品多销往印度。


广绣千年华彩,在顺德人手中化为向世界展示顺德魅力、进行经济来往的宝藏。时至今日,广绣历经风雨坎坷,大家提起它时,仍旧会想到顺德刺绣行业的辉煌!


内容来源:综合整理

编辑:梁敏贤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