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夏里,烈日当空,和往常一样,李健栈身穿红色马甲骑着电动车在村里“走街串巷”,不一会儿,汗水就从额头流到脸颊,衬衫也早已湿透。
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李健栈身上上演,而这只是他日常工作的冰山一角。
李健栈(右一)每天走街串巷,了解村里情况。
李健栈,陈村庄头人,是一名退役军人,目前担任“村监”的职位,负责监督村里的工地施工开展情况,走街串巷与村民沟通、协调村里事项是他每天的工作。
很难想象,每天需要“动嘴皮子”的他,多年前还是一个一与人沟通只会把头低下去的害羞男孩,更难想象,眼前这位一心为村民服务的人,曾经是村里出名的“捣蛋鬼”。
走进军营大熔炉,“飙车少年”回归正轨
“纯属巧合。”谈起参军的原因,李健栈笑着说,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走当兵这条路。
他告诉城网君,自己曾经是一个顽皮捣蛋的男孩,就在参军前两个月,还因和伙伴在马路上“飙车”被警告教育。
“偷农民种的水果、酗酒、打架、沉迷游戏、不爱学习……”李健栈回忆年少时的自己,脸上露出笑容却不停地摇头,他说是从军这条路彻底改变了他,让他得以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军营里的李健栈。
那是23年前的一个冬天,村里开展征兵工作,全村有2个招兵名额,巧合的是,只有他和另一位高中生符合条件。“我是完全没有想到的,因为我只有初中学历,对当兵也完全没有什么概念。”李健栈说,一切都是命运使然。
当接兵领导来村里了解情况的时候,旁边那位高中生侃侃而谈,而到了自己,只会“傻傻地”点头和摇头,“我当时真的连话都不会说,低着头不敢和领导对视。”李健栈回忆道。
到了部队,不懂沟通的他屡屡受挫,与战友关系很糟糕,他形容自己是个农村出来的“粗人”,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些满口大道理的“文化人”。偏偏住在上铺的战友就是这样一个文化人。
但也就是这位战友让他在部队受益良多,至今提起依然满怀感恩。
在部队,因为不会处理战友关系,李健栈时常与战友发生争吵,上铺的战友会耐心地跟他说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帮他树立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的精神。起初,他从来都不把战友说的话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说的都是些“没用的”废话。“但是渐渐地,当我试着用他的方法与人相处时,发现身边的关系缓和了很多。”李健栈说,愿意和他交朋友的人也越来越多。
如今,每年的战友聚会,都会积极邀请李健栈,并且总是聊得很开心。
回忆部队的经历,李健栈表示很感谢这段命运的奇妙安排。“如果我没有当兵,就不会有现在的我,甚至可能会走上偷盗抢的犯罪道路。”李健栈如是说。
负债十几万没有压垮他,花场经营扭亏为盈
2002年,参军两年后,李健栈退伍返乡成为一名治安员,2008年辞职回家种花,由于无经验,他经营的花场连续三年亏损,当时的他负债十几万,身上连50元都没有。已经成家的他,压力重重,经常连续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工作之余,李健栈照看花场。
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缺技术就去学,没有钱就去挣。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健栈经介绍来到一个园林打散工,报酬150元/天,在打散工之余,他积累了很多种植和管理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花场,不久后,花场扭亏为盈,至今依然处于盈利状态。
“我现在回忆起来,自己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李健栈说,是部队的经历锻炼了自己坚强的意志,让自己永远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群众“热线人”,有呼必应
而除了这一点,在部队里接受的正能量教育对他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去年,他毅然选择成为一名村监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此。“我只是想让身边多点正能量,因为现在太缺了。”李健栈说,村监的工作不简单,很辛苦,但他愿意扛起这个担子。
果然如他所料,成为村监后,村里很多事情都需要协调和沟通,有的时候凌晨还会接到群众的电话。
每天上班前,李健栈(左)都会去各个工地“转转”。
从去年开始,雨污分流工程在村里开展,七八个小工地需要他监督施工,同时要做好施工队与村民的关系维护。施工队开工过早或收工过晚,都有可能因噪音扰民被群众举报,这就需要他不断地去沟通,成为双方的桥梁,既让工程顺利进行,又能得到群众的理解。
对此,每天上班前,他都会去各个工地“转转”,看看施工情况。工作开展是否顺利、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群众是否有意见……这些都是李健栈每天关心并要用心解决的问题,而面对群众,他的手机二十四小时“待命”,有的时候半夜一个电话过来,刚睡着的他依然爬起来就前去解决。
李健栈俯下身子用心倾听村民所需。
得益于部队积累的沟通能力与为人处世的经验,李健栈的村监工作开展得相对顺利,得到了施工队和村民的信任,村民也把他当成“坚实的后盾”,很多与施工无关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想要找李健栈解决:家里停水了、停电了、村里有人乱倒垃圾、邻里纠纷……村民早已忘了他本来的身份,只知道有困难找“李哥”就对了,如今的他宛如村民的“安心丸”。
而每天源源不断的沟通,令他的嗓子时常受损,声音沙哑是常有的事,但他丝毫不在意这些,每天依然热情满满地投入工作。“能帮一点是一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完成。”
而作为一名党员,他也表示很感谢庄头村党委的栽培,“党委教会了我很多相关知识,退伍回来离不开庄头村党委对我的信任,很感谢党组织给我提供一个为民服务的平台。”
虽然那段军旅生涯已过去20余年,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他表示,是军旅生涯“拯救”了他,退役不褪色,今后会继续秉持军人的本色,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践行军魂使命。
■手记
初见李健栈,他穿着红色马甲,热情地招呼我们,两个多小时的采访,无论是军旅生涯还是群众工作,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当他说自己曾经是个害羞腼腆、调皮捣蛋的人时,我们感到很惊讶。眼前这位滔滔不绝的人怎么也不像是这样的人。
此外,整个采访过程,他不断重复“正能量”这三个字,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曾经那位不爱学习、不务正业的“飙车少年”变成了如今一心为民的“十佳青年”。
他总说那段军旅生涯“拯救”了他,在城网君看来,退役20余年,依然能始终心怀感恩,永葆初心,不辜负、不忘记,是更难能可贵的。
■相关报道
编辑:李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