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德那些小渔村里,你是否经常能够看见这么一种建筑?它们其貌不扬,只用简陋的材料搭建而成,它们沿水而立,靠高高的竹竿支撑,一半在水,一半在陆。这种房子由疍民砌建而成,它就是“疍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疍家棚。
一竹一木一家
疍家棚又称“水棚”,一律为高脚吊楼,沿水而建,上面住人,下面多用来泊船,且任由潮水涨落,疍家棚大多以竹木为架,用铁皮、木板、竹篱等遮盖物为墙,石棉瓦为顶,再任意取几块木板钉合为地板,作为疍家人回到岸边修整时的临时住所,疍家棚只有仅仅几平方米的大小,屋内不设家具床铺,人们吃饭休息就席地而坐。潮涨时,棚底与潮水仅隔几厘米,如遇暴潮,棚板则为其所没。
水棚也要“居住权”
关于疍家棚,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一是由于受到陆上人们的歧视,清雍正朝前的疍家人不被允许上岸居住生活,只能将生活寄托在那一叶扁舟上。直到雍正年后,部分疍民被准许上陆定居,但也只能于海滩上搭高脚木屋居住,因此,疍家人就有了独特的居所——疍家棚。
另一种说法是传统疍民认为在陆上用砖块建房子是不吉祥的,不愿上岸居住。一怕得罪先祖,二怕行船不顺,三是无钱购买床、椅等家具。因此,就算是简单的疍家棚,也是比较有钱的疍民才能够搭建。
逐渐消失的“江景房”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疍民都告别了世代漂泊的渔业,纷纷上岸生活,再加上近年来,顺德大力推动乡村振兴项目,许多疍家棚由于缺乏安全性,被更为稳固的土砖瓦房甚至更具有时代特征的房屋替代。疍家棚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顺德人日渐繁荣的生活里。那些现存的疍家棚夹在楼宇之间,勾勒出上个世纪属于顺德“疍家文化”的回忆。
像这样的疍家棚,你们还在顺德哪些地方见到过呢?快来跟小编分享一下吧~
编辑:彭雪媚
摄影: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岑炳超”“A.Dee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