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顺德一些村居已经“起龙”了。“起龙”是端午龙舟节第一个传统习俗,流传至今已有约300年历史。而顺德最经典的“起龙”当数勒流黄连的涌口起龙,每年都会吸引一大批的摄影师、媒体人前来拍摄。这是因为勒流黄连是顺德如今为数不多的,还按古老方法“起龙”的地方。
起龙喽!每年的“起龙”仪式,都必须选好一个良辰吉日,到选定的那天吉日,村民们就会在河涌边祈福、烧炮仗,摆放祭品祈求平安。然后由青壮年下水将去年端午后沉到水底的龙船抬出水面来。众人先把压住船身的沙包取出,将积压在龙船舱内的泥沙掏出,再合力摇松龙船底的泥,拔出木桩,龙船头逐渐浮起。
龙舟浮起后,被放在提早搭建的龙舟架上,用柚叶或艾叶水洗净,再经数天至一周的抹猪油、补桐油、添新漆等,再另择时日采青、安上平时供在祠堂的龙头龙尾,这样“沉睡”的龙舟才会焕然一新,光彩夺目。
龙舟为什么要藏水里?为什么船身在河底埋了那么久都不会腐烂呢?这是因为造龙舟的木头并不普通!传统龙舟一般是用坤甸等密度较大的红木作为材料,这种红木船不怕浸水,但最怕因太阳暴晒而爆裂。为保存龙舟,古人就想出了用河涌鱼塘底湿润的淤泥来包裹龙舟,这样历经数十年龙舟都不会腐朽。
等到端午节过后,各村龙舟陆续偃旗息鼓。村民们又会再挑选吉日,将龙舟重新藏进水底的淤泥中保存。
在顺德,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对龙舟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顺德的龙舟活动注定没办法像往年那样大规模举办了。隆重的起龙、祈福的采青、河涌边上的热闹……这些场景有没有勾起大家难忘的回忆?不如一起来分享一下你曾经历过的与龙舟有关的故事吧!
来源|综合整理
编辑|海妮
图片|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金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