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这座桥在“看”你!你知道它到底有几只眼吗?

  位于顺德大良街道红岗路上,有一条从中区通往南区的重要桥梁,问是什么桥?新、老“顺德公”们都会叫它“九眼桥”。但实际上老桥只有一个大拱,或者说只有一个桥孔,如果要数“眼”,也只有一“眼”。这“九眼”又是哪里来的呢?


顺峰山的九眼桥(顺德城市网网友“火玄散人”摄).jpg


顺峰山里也有一座九眼桥,这是什么情况?(顺德城市网网友“火玄散人”摄)


  在解谜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这座“九眼桥”。九眼桥还有另一个名字叫伏波桥,他在大良街道南部,横跨碧鉴河东面两岸。今天的伏波桥在地图上已变成一条无名的公路桥。但人们依然喜欢亲切的叫声“九眼桥”,或者说“十九楼边的九眼桥”。当时代表“大良高度”的“十九楼”——凤城酒店依桥而建,九眼桥是七十年代末重建成的桁架拱桥的样式,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戏称它们是“郎才女貌”的一对,它们互相衬托,更显大良城市建筑的魅力。那么,这座桥有个什么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相传汉武帝时期,伏波将军路博德南征追击南岳丞相吕嘉,到了这地方却发现没有桥,伏波将军大手一挥,下令让士兵在这里迅速搭起了浮桥,兵马过河继续拼杀。古代人也爱“追星”,付波将军建浮桥的事传出去后,他们就来到这地方重架了一座木桥,并且以路博德的封号伏波作为桥名。


  但是大家都知道,古时候河道宽水又急,木质的桥哪里顶得住,于是常常被冲坏。至明宏治四年(1491),知县吴延举改筑石墩,而桥面仍铺木板。到了嘉靖四年(1525),伏波桥再度拆建,改为石质结构,长22丈、宽约5米。下面开8孔,上切栏杆,形体坚固美观。而到了康熙三十三年(1694),伏波桥又一次重修,桥上增盖一座新月楼,楼门呈圆拱形,连同桥下的8孔,共九眼,民间才别称“九眼桥”。也就是说,我们理解的伏波桥一共九个桥孔,是错误的,他其实是8+1孔才对。


1959年的伏波桥(图源顺德区档案馆).jpg


1959年的伏波桥(图源顺德区档案馆)


  可惜的是,由于九眼桥横跨太艮河峡,经过数十年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导致河道淤积,河面变窄。到了清朝末期,靠近岸边的两边共桥孔已经埋在土里,只余3个桥孔通流,中间的大孔尚能通行较大船只,两边的孔只能通行小艇,导致大良的水上交通受到很大的局限。当旧桥的存在慢慢弊大于利,一份建议拆除本县大良镇之九眼桥条举利弊和拟请疏滤大良河道并将九眼桥中部拆卸改驾浮桥以利航行的提案以及建议的办法就被人提议出来。 


70年代中,改建大良跃进桥(九眼桥)(图源顺德区档案馆).jpg



70年代中,改建大良跃进桥(九眼桥)(图源顺德区档案馆)


  苦苦等来的建国后维修、重建基本上并没有尊重那些老文化的特色,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两次维修不但将桥改名为跃进桥,甚至还将桥改成了单孔桥。


2005年正在施工的九眼桥(图源顺德区档案馆).jpg


2005年正在施工的九眼桥(图源顺德区档案馆)


  幸运的是,这段历史虽然过去很久,但还是有人记得并且珍惜它。在2003年至2004年间的顺峰山公园建设时,设计者为了还老百姓一个“九眼桥”的古老情结,就在顺峰山公园内青云湖与桂畔湖交汇处,移地重建了新的“九眼桥”。同时,原来的九眼桥一再扩建,把中央花坛位置降低,使得鉴海路和清晖路的平顺连接。如此一来,扩建后的九眼桥满足人们日常交通,公园内的九眼桥又成为熊孩子们的乐园,新旧辉映,各生欢喜。


顺峰山公园九眼桥金光穿洞(顺德城市网网友“sd_zys”摄).jpg


顺峰山公园九眼桥金光穿洞(顺德城市网网友“sd_zys”摄)


  不过,由于很长一段时间里,顺德对这座“伏波桥”历史传承方面的介绍也没有很详细,所以每年端午节赛龙舟时,来到老桥看龙舟比赛的人,亦或者是前往顺峰山公园新桥处游玩的人,很多都不知道这座继承了多个辉煌春秋的桥叫什么名字,它身上藏着什么历史,这一点甚为可惜。


  九眼桥历经沧桑千年,恍如凤城南门守城大将军,见证着一代代顺德人成长......如今的九眼桥作为城市一景,仍旧陪伴着我们度过每一天,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前往新桥与旧桥处看看,感受一下九眼桥古今传承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做个历史文化传播者,把顺德九眼桥的故事告诉给身边更多的人,让这段历史不再活在档案记录上,而是活在各位顺德街坊心里!(梁敏贤)


图片来源 | 顺德城市网网友“sd_zys”、顺德区档案馆

内容来源 | 综合整理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