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与潮州刺绣合称粤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江苏的苏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广绣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遐迩。顺德的刺绣,是广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广绣最重要的传承区域之一。2012年2月21日,粤绣(广绣)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如今,这个机器代替手工的现代化社会,手工刺绣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存在。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何尝不面临着继承人越来越少的窘境。现在令人们庆幸的是,还有人愿意继续传承下去。今年64岁的阮贤娥便是顺德广绣传承人之一,她从上世纪70年代广绣的“余辉”中走来,把这项技艺传承到现在。
非遗广绣传承人:阮贤娥。
赶上广绣“余辉”
从泥地走进工厂
据记载,顺德广绣行业发展较鼎盛的时期,是在20世纪30年代,建国后,顺德广绣发展缓慢,至20世纪70—80年代,刺绣业才开始新的发展历程。据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乃谦介绍,70年代的顺德包括专业绣工和农闲绣工在内还有近2万名本地绣工。阮贤娥便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从艺广绣的。在还未进入工厂以前,阮贤娥在乡下干农活,割草、耕种样样要干,很是辛苦。直到她看到堂大嫂的女儿们进刺绣厂工作,很是羡慕,于是她萌发了学刺绣的想法。
“本来家里人是不让我学的,家里人说这耽误农活。”
为了不耽误农活,两者兼顾,她利用中午时间跟随村里人进厂里学习,学完之后拿绣稿回家里继续慢慢琢磨。1973年年底,堂大嫂见她技术基础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就放手让她自己完成一整幅的刺绣,从最简单的花鸟刺绣开始,她挑灯夜战,连续做了几幅均被认可。后来,慢慢她就成了一名绣工,从厂里拿绣稿回家完成后,再把完成品交回给厂里,一个晚上才几毛钱。但是阮贤娥却乐此不彼,技术也越来越好。
实际上,经历了多年的停顿和低潮,到了70年代的时候,广绣的传统针法和图样已面临混乱、退化的危险。因此,对广绣传统针法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成为此时期顺德广绣工作的重心所在。这个时期,顺德刺绣工艺总厂应运而生,发展至今已是广绣在顺德最重要的传承单位(如今名为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机缘巧合下,在顺德刺绣工艺总厂到乡下招工的时候,阮贤娥报了名,最终凭借绣的两条“热带鱼”,因其细腻别致,一举被选中,同时也进入了总厂的“精品组”,开始做精品广绣。
到省外参观学艺
开创“实用双面绣”
虽然成立了刺绣工艺总厂,但仍无法阻止工业时代对传统手工业的冲击,当时和阮贤娥进入到“精品组”的十几个人,相继离开,只有阮贤娥坚持了下来。总厂为了引导和培训阮贤娥她们从实用绣转向精品绣、观赏绣,组织她们到省外的绣品厂学习,“看别人的双面绣,精品秀,回来我们自己做。”阮贤娥说,1979年12月份在湘绣厂学习的时候,她看到有人在绣“猫”,看到了别人如何排线、如何绣“猫”的眼睛,她顿时有了灵感,日后她每做动物刺绣时,更加注重动物的眼睛,做出的绣品也更加传神。
1983年,顺德刺绣总厂成立广绣研究所,在科研人员及阮贤娥为主的刺绣艺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梳理与总结,研究所收集研究出60多种针法,并制作出相关刺绣样片,编写了多种图册和文字说明,完好地保护和继承了广绣工艺优秀技法。这为顺德成为传承与弘扬广绣技艺精华的重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少精品相继产生,《百鸟朝凤》绒绣作品即在1982年、1988年两次获评为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得金杯奖(国优)。
成了研究所之后,阮贤娥接到了一项任务。“厂长叫我下乡开厂教人做日用绣,就让一个师傅简单教我一下,学会了之后我马上去出差了”阮贤娥从这一去就是三年,期间该交货时交货从不断绝,直到1989年厂里让她回来负责“针法室”主任,负责配色、配线、继续做精品绣,直到退休。在90年代的时候,她还将日用绣研究出“双面实用绣”绣法,这为日用绣大大增加了美观性,改变了以往绣品正面好看、反面粗糙的缺点。“当时不管是日用秀还是观赏绣,我已样样都精了。”阮贤娥说。
从绣12个钟到6个钟
她期待更多年轻继承人出现
阮贤娥目前正在创作的巨幅广绣“古韵今情话凤城”展现顺德全貌。
现在,阮贤娥已经64岁了。在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总部广绣大厦里,她每天花6个小时埋头在花架间,在布上飞针走线,还能独立穿针,只是穿针的速度慢了,遇到小一点的针孔要好几个来回。“年轻的时候可以绣12个小时,脖子都不会痛的!”阮贤娥笑着说。她本可以选择退休,待在家里安享晚年,但当她得知自己被列为非遗传承人的时候,传承的责任更重了。
“有了这个名分,会更加让我坚持下去、传承下去。不管家里多忙,都要抽时间回来协助一下,一定对得起这个名分,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为了更好的推广广绣,阮贤娥不惜劳苦,尽心尽责做着应有的本分。在2019年顺德美食文化周上,她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都坚持在广绣体验的铺面上,一共7天她都坚持了下来,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广绣,感受到广绣的魅力。包括广交会等各种展览会、甚至免费的培训班,她都会拿着一把花架出席,在众人面前飞针走线,在这个现代社会里做着古老的手艺。
“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希望能够多一点年轻人认识到广绣、爱上广绣、制作广绣。”阮贤娥说道。(李积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