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0年风雨兼程,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驶在了现代化发展的快速大路上,70年砥砺前行,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不移地通往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在这样波澜壮阔的是时代脉动里,顺德勇立潮头,敢为任县,用一个个的探索为中国县域发展的壮丽画卷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试图通过一个个亲历者的记忆,再现70年间顺德昔日今时之对比变化,尽管可能只是变短,也能让我们感受顺德的绚烂,更期待从这对比之间感受到顺德发展的强大源动力,以此驱动未来顺德快速发展的车轮。
讲述人档案
姓名:何泽礼
年龄:71岁
职务:伦教汇贤中学退休校长
回忆语录:过去我们是耕读小学,现在是现代化的大教室,大部分孩子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甚至外出留学,这就是最大的进步。
祝福顺德:科技兴国,希望加大科技培训,为中国创造培育更多高科技人才,希望顺德教育发展越来越好,尤其是顺德公办教育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学位。
从右数时第五个为当时任汇贤中学校长的何泽礼
时光荏苒,七十载沧桑砥砺,七十年春华秋实。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走过70年,顺德教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普及小学开始,至今,所有孩子有学可上,大部分都走上了大学甚至更高的教育殿堂。
作为教育大队伍中的一员,今年已是71岁的何泽礼可以说是顺德教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的见证者。
祠堂作教室,辍学常有发生
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家境贫困,何泽礼读到初一就因家里没钱而辍学了。“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需要赶紧出来挣工分养家。”刚出来时,何泽礼跟着父亲一起给村民看诊。“当时我们整个片区就只有两个人有初中学历,最终安排我去学校教书。”1964年,16岁的何泽礼就在伦教当时大洲一个片区的耕读小学教书。
耕读小学,是何泽礼对于上世纪60年代教育的记忆。对于现今很多人来说,耕读小学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对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耕读小学是他们脑海中最久远、难以忘怀的童年。
“所谓的耕读小学很多时候就是祠堂或者仓库。我所在的耕读小学就是一个祠堂。祠堂改造没几个课室,几个年级的孩子就挤在不大的祠堂里上课。”对于那时候的场景,何泽礼历历在目,“大家两个年级一起上课,这节课给一年级上课,另一年级就在旁边自己做练习。”
祠堂的环境可以想象得到简陋,“木板搭起来就是一张桌子,椅子就是用砖头砌成的。”由于经济困难,很多时候班上的孩子突然就有人辍学了。或者有的孩子时来时不来,因为需要在家帮工。
由于老师缺乏,何泽礼需要一个人身兼数职,除了教语文和算术外,还需要兼美术、音乐等等,“一个班级只配一个老师,很多老师需要身兼数职。”
上世纪80年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上世纪80年代,顺德人敢为人先,创立了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成为了“广东四小虎”之一。在经济推动下,顺德教育也迎来了大发展。“那时候顺德逐渐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学校设施也在进一步完善。”何泽礼介绍到。
上世纪80年代,何泽礼正在大洲小学教书。“那时候,大洲、乌洲、大南、大东分别设立了四所完全小学,大概90年代,顺德易地重建校舍,将四所小学正式合并,命名为三洲学校。易地重建后,学校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设施也更完善了!”
“当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了,顺德逐年新增了不少学校和新建了不少校舍。”何泽礼表示。
当时,由于顺德教育的发展,顺德还从外地引入了很多优秀人才来顺德从教。“那时顺德教育处于发展期,生源、学校增加了,对老师需求很大,因此顺德从全国各地引入本科生来顺德教学,为顺德教育增添很强大的人才支持。”
最让何泽礼感受深刻的是,顺德从过去普及小学到80年代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顺德还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他就看着顺德教育一步步地往前走。
步入新时代,教育多元化个性发展
进入21世纪,社会日新月异。顺德教育也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更新迭代。退休前,何泽礼在伦教汇贤中学(原三洲中学)担任校长,他也是三洲中学最后一任校长。“我以前所在的三洲中学非常简陋,只有15亩地方,教学环境非常差,但是后面建设成为80亩汇贤中学,发展成了现代化学校。”
据了解,现如今的汇贤中学内设有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行政楼与体育馆,还设有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室、语音室、软件制作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科技劳作室、展览室、心理咨询辅导室、历史地理室、生物园等。“过去我们实验室非常简陋,图书馆就是一个教室存放较少数量的书籍,但是现在学校有专门的超大图书室。”
2005年,何泽礼从伦教汇贤中学退休。虽然退休了,但是何泽礼一直关注顺德教育发展。他为教育的发展条件和水平进步感到非常高兴,尤其是随着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学校教室实现了电教一体化教学、探索无纸化教学。孩子们所学习的内容也不再那么局限,除了主要课程外,学校设立第二课堂,发掘孩子潜能,培养孩子兴趣,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顺德早已构建起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在内的种类齐全、协调发展、优质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及终身教育体系。在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基础上,顺德正向教育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全区共有幼儿园三百多所,小学148所,初中41所,普通高中22所,职业技术学校13所,高等院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区入幼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2.09%,高中升学率为99.23 %。“三残”儿童入学率100%,“三残”初中入学率100%。
顺德出台了《顺德区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区镇两级坚持教育公益性、民生底线原则,构建以公办学校为主体的优质教育体系,加大政府的投入,尤其是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根据教育目标任务表,到2022年,顺德将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9万个、幼儿园学位3.1万个,合计8万个学位。
近三年顺德累计完成学校建设工程21项,其中新建学校7所,总投资近17亿元,新增学位2万多个。就在今年下半年,顺德启动了包括顺德一中南校区新建工程在内的18项中小学校新建扩建工程建设工作,将新增学位超过3.8万个;未来三年计划新建扩建中小学校27所,新增中小学学位近5万个。(文字 陈琴琴 视频 梁悦杰 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