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顺德区大良街道企业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大良在创新企业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政企协同、全域服务的企业服务新生态就此开启。
大良街道企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从“单兵作战”到“全域联动”:服务模式全面升级
服务没有终点,只有更暖心的陪伴。
据了解,中心采用“政府主导+多元协同+专业运作”的创新运营模式,着力构建全域服务网络、打造精准服务平台、探索科技服务路径,切实破解企业在用工、用地、用能、融资等方面的实际难题。
与传统服务模式不同,该中心不再是某一部门“单兵作战”,而是凝聚街道所有社区服务单位、公共资源平台、商协会和企业伙伴的力量。为确保服务触达每一家企业,中心创新设立三大分据点:五沙工业园分中心、大良总商会分中心、顺博创意园分中心,分别深耕五沙工业园片区、中部片区、105国道以西片区,零距离对接企业,下沉服务力量,确保服务范围覆盖大良全域,服务力量延伸至每一个角落,惠及每一家企业。
大良街道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
中心构建了五大服务平台:企业诉求处理、企业人才服务、产业资源协同、政策宣传服务、创新监管服务,致力实现“资源整合、功能聚合、服务高效”的目标。
其中,企业诉求处理平台依托“线上平台+线下专员+联席会议”机制,全面、精准、动态掌握辖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确保企业诉求“一站式响应、全流程跟踪”。
科技赋能,多维资源联动打造强支撑
大良街道企业服务中心将与紫东太初达成深度合作,正式引入其多模态人工智能平台及AI数字人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高度交互、可视化的数字人导服体验,实现智能政策匹配、技术诊断、供应链优化与风险预警等一站式服务,显著增强政务服务的科技感与企业办事的互动性。
紫东太初华南首个多模态机器人训练场。
同时,中心积极整合金融、科研、区级商协会等多方资源,构建“政府+科研+金融+载体”的全链条服务新模式。金融方面,依托广发证券顺德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服务中心及佛山先进制造业金融集聚区超百家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上市辅导与金融服务;在科研领域,中心与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同时中心借助顺德区金融业联合促进会等十大商协会资源,助力企业提升资源对接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此外,中心通过建立企业供需信息数据库和产品能力清单,打造企业间“互为供应商、互为客户”的产业链协同模式,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降低采购与销售成本,还将定期举办“链上大良”供需对接会、企业家交流沙龙等活动,为企业创造面对面沟通机会。
中心带来的培训服务。
“中心打造的产业链协同模式,我们非常认同。”广东伊之密精密注压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科科长涂耀表示,“通过这种模式能在本地找到相应的供应商,既解决企业生产需求,也为顺德区域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生态。”同时,中心提供的政策宣导服务也受到企业欢迎。涂耀认为,通过一个中心就能了解科技服务、人才政策和金融政策等,非常便捷。
“政企同心,其利断金。”大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麦宇云表示:“大良街道一直致力于优化地方营商环境,从过去的24小时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街道领导挂点服务,到今天的企业服务中心,我们将始终秉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全力打造顺心顺意的宜商环境,与企业携手共同谱写大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心服务速览:六大资源即刻赋能企业
AI服务:紫东太初AI数字人服务系统已向企业开放使用。
人才服务:提供凤翔员工村、德邻里·五沙等多处人才公寓,企业人才可申请“良才卡”享受多项服务与优惠政策。
金融、产学研与商协会支持:企业可随时预约一对一金融服务、科研合作及商协会资源对接。
供需对接:定期举办“链上大良”供需对接会及沙龙活动,企业也可随时提出供需需求,由中心协助对接。
诉求处理:接入“粤商通”平台并设立镇街企业服务端口,支持企业7×24小时在线提交诉求。
政策支持:通过大数据企业画像,精准推送匹配政策,协助企业进行申报,并提供一站式导办代办服务。
编辑:钟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