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顺德区演艺中心灯光璀璨。会场外展示区,“中国梦 劳动美”的活动主题与鲜花交相辉映,“向劳模学习 向劳动者致敬”的号召字样熠熠生辉,全国劳动模范和广东省劳动模范的形象海报在聚光下格外耀眼;会场内舞台上,一个个关于顺德劳动者的匠心故事在深情讲述,精彩的演绎和观众的热烈掌声相互交织着。
4月30日晚,2025年顺德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晚会举行,领导嘉宾和劳模合影留念
2025年顺德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晚会在此举行,活动由顺德区委、区政府主办,顺德区总工会承办。这是一场以城市之名礼赞劳动最光荣的视听盛宴,更是一曲献给为铸就“万亿工业强区”而努力奋斗的劳动者赞歌。
4月30日晚,2025年顺德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晚会举行
抛开宏大的描写和叙述,笔者尝试从一些细节和故事里“读懂”这场晚会背后呈现的劳动精神与城市温度。
他们的礼遇,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
以制造业起家、坚持制造业当家的顺德,连续13年以领跑之势蝉联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榜首,这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用汗水和智慧浇筑的发展成就,涌现出了一批批能工巧匠和劳动楷模。
通过一则短视频,读懂顺德“功夫”
今年,顺德共有6人获得全国和广东省劳动模范,其中广东盈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总监戈燕红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广东精准德邦物流有限公司班车司机周海棠、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隋旭东、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压力容器铆焊组组长王志英、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产品中心研究院副院长唐相伟、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徐斌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
在陶泥上按下劳模手印
当晚,他们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当振奋人心的音乐声响起,特写镜头和镁光灯聚焦到了劳模,他们身披金红交织的绶带,先是在陶泥上按下劳模手印,然后沿着“红地毯”通道走上舞台,那铿锵有力的致敬词巧妙配合着,将尊重劳动、礼遇劳模的氛围直接“拉满”,这是主办方走心又走新的创意呈现。现场,顺德区政协主席陈卫东,顺德区委副书记孙丽,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李福信分别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
广东省劳动模范隋旭东沿着“红地毯”走向舞台
从戈燕红打破国外技术的卡脖子,到周海棠从军人到物流先锋的坚守,再到唐相伟、隋旭东、王志英、徐斌等劳模在各自领域的卓越贡献,他们不仅是顺德劳动者的骄傲,更是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不断前行的榜样。据了解,目前顺德在册管理的历年各级劳模共264人,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5人,“广东省劳动模范”63人。
这些数字背后,刻录着一代又一代顺德劳动者砥砺奋进的足迹,凝聚着劳模们“干一行爱一行 钻一行精一行”的坚守,更沉淀着顺德这座城市“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精神基因。
他们的故事,是顺德千千万万劳动者努力奋斗的真实写照
作为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博士生,戈燕红深耕环境监测与高端科学仪器领域,2015年她放弃世界500强外企优厚待遇,来到顺德加入广东盈峰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 “卡脖子”技术难题,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她主持研制的国产质谱仪可在1秒内测定超400种污染物,性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全国劳动模范戈燕红
当晚,戈燕红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特意来到了现场。坐在台下的他,和家人见证着妈妈在舞台上接受那沉甸甸的荣誉,眼里的光仿佛比此刻的镁光灯更亮。活动结束后,“意犹未尽”的他戴上荣誉奖章在戈燕红的大幅海报前合影,为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近十年里,戈燕红以顺德为施展舞台,脚踏实地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核心技术难关,成功实现国产替代进口。2023年戈燕红当选为广东省人大代表,荣获全国及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授权49项专利,主持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项,主导或参与制定8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
顺德以产业沃土厚植人才森林,戈燕红的成长轨迹是英才“嚟顺德 一定得”的生动映照。选择一座城,拼出一片天。如今,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顺德同样呼唤更多人才在这里施展才华、拼搏奋斗。
广东精准德邦物流有限公司班车司机周海棠作为“80后”资深司机及退役军人,新冠疫情期间,他主动请缨逆行抗疫一线,跨越千里向湖北运输价值1000万元的防寒物资。2020年新疆疫情发生时,他再次挺身而出,驾车奔赴5000多公里,将顺德的温暖送到新疆伽师县,以无畏担当诠释党员初心,用一次次逆行彰显快递人的职业精神。2020年,周海棠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抗疫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佛山市先进劳动者,2022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广东省劳动模范周海棠
而同为“80后”的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压力容器铆焊组组长王志英坦言,自己的“起点”很低,从技校毕业后,硬是凭着一股劲,入职企业二十年间,深耕一线,不断钻研,自我突破,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生产提质增效。比如,设计制作蒸发器散流板及压力容器壳体焊接专用工装,使散流器焊接效率提升50%,壳体焊接效率提高40%;总结焊前工艺规划及风险防控方法,推动团队产品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达99.8%。2024年,王志英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当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的消息传到王志英老家河南洛宁时,全村都沸腾了,微信群里类似“志英为家乡添了光彩”的祝贺溢满屏。活动当晚,因为王志英的女儿远在浙江宁波实习,儿子住校赶不及错过,妻子有事情已回老家,所以他开玩笑地说:“没有家人到场见证这份荣誉,但我们各自努力着,心是在一起的。”事实也是如此,女儿在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就晒出了顺德区总工会为王志英制作的专属海报,并写道“实力老爹”,还不忘加上咧嘴大笑和点赞的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自豪和骄傲。
对于未来,王志英说,要在干不动前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为顺德培养更多劳动模范、大城工匠尽一份微薄之力。
王志英在自己的海报前留影
周海棠是新就业群体的代表,而王志英作为一名新顺德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职业,却有着共同的名字——顺德新时代劳动者。在顺德这片开放包容的土地上,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了人生的坐标。他们的成长故事说明,劳动不分高低贵贱,行行出能手,顺德是广大劳动者绽放光彩的舞台。
与此同时,周海棠和王志英的成长,离不开和企业的“双向奔赴”。企业为员工成长搭建了平台,员工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他们是“企业关爱员工”与“ 员工爱岗敬业”的缩影。两者相遇,便催生了 这座制造业名城最深沉的力量—“双爱”。当晚,由顺德区总工会编著的《双爱之城 第二集》正式发布,书中收录了 100 个 “企业关爱员工” 以及 100“ 员工爱岗敬业” 的案例。在全国总工会成立100 周年的日子里,这本书的面世有着特别的意义。
由顺德区总工会编著的《双爱之城 第二集》正式发布
他们的梦想,是工会积极当好职工“娘家人”的鲜活注脚
晚会设置了丰富的节目展演,其中表演者大多数来自一线职工,包括顺德工人夜校学员。当晚,顺德工人夜校学员刘昕昕和其他学员、老师共同表演了快板节目《鲜花献给劳动者》,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刘昕昕之所以有机会登台表演,得益于去年11月启动的顺德工人夜校。工人夜校首期开设中国舞、合唱、快板,很多零基础的学员在老师耐心和严谨的教学下,儿时梦想的种子得以慢慢发芽。而当晚的精彩表演,则预示着这群“小白”交出了超预期的答卷。
快板节目《鲜花献给劳动者》,左二为刘昕昕
为了让更多人见证自己的“成长”,刘昕昕还特意邀请了他所在的“小汤圆戏剧社”的社员到现场,其中就包括15个小朋友。“我希望他们能在现场直观感受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刘昕昕作为顺德新时代的青年,正是通过工会搭建的平台,让和他一样的众多青年和职工有了追梦圆梦的可能。“感谢区总工会创办工人夜校,让我们有机会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已告别舞台多年的舞蹈班学员谢林感激地说道。
据了解,今年顺德区总工会将继续举办德BA·顺德百企篮球赛、顺德职工集体婚礼、“会聚良缘·顺德缘”单身职工联谊等活动,切实发挥工会“娘家人”的作用,让广大职工“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有更多可观可感的鲜活注脚。
舞蹈班学员带来节目《雪域》,前排领舞为谢林
为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顺德区总工会精心定制了一批有特殊意义的纪念邮品,并在晚会现场向劳模赠送了邮品,以行动礼赞劳模。同时,在“五一”劳动节期间,顺德区总工会将送出2600份邮品“大礼包”给广大职工朋友。
晚会现场向劳模赠送邮品
值得一提的,邮品部分图片源于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的摄影发烧友翁英豪,早年间他拍摄记录了顺德第二工人文化宫的大量照片。曾是广东科龙电器职工的他,得知顺德区总工会制作纪念邮品而需要相关图片,通过顺德城市网无偿授权捐出。问及原因,用他的话说,“我深爱着顺德这片土地,摄影的初衷就是希望用镜头记录劳动者的汗水与荣光。”
■笔者手记
在晚会结束开车回来的路上,看着这座被霓虹灯浸染的城市,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触动。快速闪过的幢幢大楼里,点点星光穿透霓虹的薄纱,在楼宇缝隙间织就一张温柔的网。也许在这灯光里,依然有无数劳动者在坚守岗位,或者是在医院的走廊、公安的指挥中心,抑或是在工厂的车间……他们默默守护着城市的脉搏,像星辰守护夜空,让万家灯火得以安宁地闪烁。
当天中午,笔者还参加了容桂街道庆祝“五一”劳动者座谈会,容桂各级劳动模范、容桂名匠、最美新市民等代表齐聚一堂。席间,2023年被评为“容桂最美新市民”代表冷和初、刘祚友提议,被授予这份荣誉应该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于是经过一番讨论,同桌的10多位“容桂最美新市民”达成共识:以容桂新市民的名义,身体力行参与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冷和初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个体副食店主,刘祚友是默默坚守岗位超过20年的环卫工人,也是笔者多年前曾报道过的新顺德人,听到他们的讨论,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他们从“我获得”到“我付出”,从“新顺德人”到“准顺德人”的转变,正是无数为顺德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的劳动者的心声和真实表达。
一场庆祝活动是短暂的,笔者尝试“读懂”和看到的也是有限的,但坚信劳动和奋斗的主旋律是永恒的。顺德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将在时光长河里刻下属于奋斗者的年轮,每一滴汗水都化作滋养这片土地的甘霖,在传承与创新中奏响永不落幕的劳动者之歌。
编辑:文宁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