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时光流转,我们能否与古人对话?
位于乐从的葛岸村,在每年农历三月廿四,给出了答案。
2025年4月21日,两年一度的葛岸村大型民俗巡游活动——葛仙诞将如期举行。这是一场大家都期待已久的盛会。
往年葛仙诞场景。(葛岸村供图)
■葛仙诞缘起:葛仙道岸,村里铭记仙缘
东晋年间,葛岸村暴发小儿疫病。医药学家葛洪从罗浮山赶来救治,他以洗药池分拣草药、煎煮汤药,救孩童于危难,更在葛岸原五岳神庙留下的丹灶、丹井等遗迹,但因历史原因全部被毁。
葛洪雕像。
为感念其恩德,村民立碑“葛仙道岸”。“‘葛仙道岸”即‘葛仙上岸的地方’,这块四字石碑是之前在河涌发现的,村民在葛洪到村里上岸的地方立了这样一块碑。”村民岑永锦解释道。
从河涌打捞上来的“葛仙道岸”古石碑。
清初年间,村里在岑氏大宗祠附近建了一座大庙,在庙旁也建了葛仙翁丹井,并在每年农历三月廿四举行盛大的葛仙诞巡游,抬葛仙、关帝等神像祈福。这一习俗已延续百年。
葛仙翁丹井。
■葛仙诞讲究:传统与时代共生
村民自主、村委托底。葛仙诞的活动核心并非村委会主导,而是由民间“三月廿四筹委会”策划,村委会仅从旁协助。
“我也是听老人讲的,民国时候已经开始有巡游了,抬菩萨、仙翁,踩高跷……十分兴旺。“筹委会成员娟姨提到,现在是两年一次巡游,但以前因为村里很多丝厂,做生意的人很多,比较慷慨捐赠,因此活动办得盛大,年年都抬菩萨巡游,“他们到各个艾胜点敬奉菩萨,摆上香炉摆点烧肉、饼、生果祭拜,村民守道祈福,十分热闹。”
以前的葛仙诞盛景。
如今的葛仙诞,既延续着抬菩萨、艾胜点参拜等传统仪式,也融入了党建引领、非遗、百千万工程展示等新元素。巡游队伍由村民、党员、志愿者自发组成,五百余人无需彩排,仅凭默契便踏出整齐步伐。活动当天晚上宴请亲戚朋友的习俗不变,每年都如期进行,烟火气中流淌着宗族温情。
活动当晚的宴席烟火气十足。
■民间自发力量:星星之火点亮乡村
仙人是否存在,我们无从知晓,但葛仙精神早已刻进村民骨子里。
在岑氏大宗祠旁有一个“醉美街景”,醉美街景旁有一宣传栏,宣传的并非名人,而是那些实实在在关心村里每一个角落、把自己从“旁观者”转变成“主人翁”的普通村民,宣传上把他们称为“和善美葛岸村的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宣传栏。
岑氏大宗祠前的埠头,原来垃圾堆积,卫生环境极差。村民岑耀荣自发清理,坚持往河岸边种树、种花,今天种一点明天种一点,还给树木修建小花坛,自此以后再没在这里见过垃圾,河岸也被树木点缀得更加生机勃勃。
村民岑耀荣自发在河涌岸边种树绿化环境。
90多岁的十叔(岑永发,因为在家里排行第十,村里人都亲切地喊他“十叔”)是80年代葛仙诞复兴的关键人物,一直以来是葛仙诞的活动顾问,“关于葛仙诞,十叔最有发言权了,大大小小的事情我们都得问过他。”当地村民提到,即便十叔年迈,仍心系巡游,2023年举办的活动他还坚持出来参加。
葛仙诞复兴的关键人十叔参加活动。
“老带新”在葛岸是传统,当年学步模仿大人合十祈福的稚子,如今或已成青壮抬轿巡游。锦哥(岑永锦)20多岁起就执掌锣鼓方队,今年也是由他打头阵。但不同的是,铜锣方队七人,除了锦哥一位老前辈,其他人因为年纪大了逐渐退下,换从未参加过的青年人上场。随着巡游的时间越来越近,锦哥带领着他的青年队员夜夜苦练。
村内小朋友自制簸箕挂画装饰家乡。
也因着这些“星星之火”在各种节日活动、长者关怀探访,议事活动和人居环境整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葛岸村向和善美发展。
风吹树动,温暖阳光斑驳光影下的葛岸公园内,村民在遛娃、闲话家常。葛岸村是乐从拥有公园数量最多的行政村,有7个口袋公园。葛岸中心公园建于1998年,承载着很多村民群众的快乐回忆。每年的村BA篮球赛、每月的祖孙同乐游园会、每日的长者拍打操都会在这里进行。因着村民和村委会的细心维护和不断翻新,历经近30年的岁月洗礼,公园更具历史感,却不显破旧。
村内公园众多。
穿过街巷,河涌边的东头新街,十几棵的樟树高高耸立,树下是整洁的街道,还有一片小花园。葛岸村是有美学功底在身上的,在人居环境整治的浪潮中实施“见缝插绿”策略,和村民一起对房前屋后闲置土地、道路旁的绿化空地栽种绿植,美化护栏。“我们村的绿化面积达60%,植树节都不知道往哪里种树了。”当地村民“凡尔赛”中带着无尽的骄傲。
原来的卫生黑点改造成了“醉美街景”“小花园”。
村内随处可见绿荫。
■“永无忧”的底气:文化基因里的共治密码
葛岸老一辈常言:“任凭天下乱,葛岸永无忧。”这句口头禅并非空谈——葛仙诞自古代传承至今经历曲折,曾因各种历史原因巡游中断,村民仍分区抬菩萨祈福;70年代传统复苏,葛岸村东区率先扛起大旗;2024年村居改造,90年代乡贤捐资建造的退管服务中心通过新一轮优化升级为多功能养老服务中心。从人居环境整治红榜村到佛山市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优秀村,葛岸每年投入超130万元提升村貌,背后是村民议事会协商、长者志愿服务队行动、青少年参与文化传承的全民共治。
葛岸村貌环境优美宜人。
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葛岸以文化传承为锚点,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岑桑书屋从作家祖屋变身公共文化空间,千册藏书滋养学子;村史馆收藏老物件、口述史,青年志愿者成为文化传承生力军;葛仙公园、岑氏大宗祠持续活化,夏令营、非遗活动让古建筑“活”起来。铜锣声年复一年的默契中,葛岸人正以信仰之力,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乡村叙事。
岑桑书屋也是村内学子的文化传承之地。
最近天气十分晴朗,但每年农历三月廿四的葛仙诞巡游,天空总会下点小雨。当地村民都打趣,这是仙翁看到了在施仙露。其实,葛岸人都知道:那不是仙露,是千百年来未曾冷却的热忱。
所以,4月21日(农历三月廿四),葛岸村的这场寻“仙”之旅,你参加吗?
编辑:贞华
视频:周铁强
(部分视频图片由“葛岸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