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逢简历史馆
是逢简小学内的一座古旧建筑物
始建于民国初期
是逢简仅存的民国风格建筑物
现在用作红色教育基地
并活化成为逢简历史馆
入选逢简新八景
逢简历史馆
作为逢简民兵营的革命基地
曾经放着毛主席赠与民兵营
的一支革命步枪,意义不凡!




2019年,逢简小学牌楼由于日久失修,已被定性为危楼,有可能危及学生安全,保护工作迫在眉睫。2020年,在悦晖文旅的推动下,联动顺德建设设计院、逢简村委会、逢简小学共同商议修复逢简小学牌楼的方案。
在修复过程中,采用更加科学慎重的修缮措施,以本建筑现有的传统风貌为主,完整保存原有的建筑构件,并结合现代展览的设计思路,让整个区域风格和谐统一而又富有变化与传承,真正实现逢简牌楼的重获生机。
2021年春节期间,顺德建筑设计院加快修复设计工作,同年5月9日,悦晖文旅与逢简村委会、逢简小学、艺舍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爱我校园 爱我家乡”——彩绘点亮逢简小学牌楼保育工作活动,从逢简小学师生出发,正式启动逢简小学牌楼保育项目,同时,还向社会各界发出筹款倡议,发动更多的力量为逢简小学牌楼修复、为建设美丽乡村作出贡献。
逢简牌楼承载着逢简人几代记忆,修缮保育工作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学校、村民、建筑设计院、艺术家、各方文化艺术人士、社会组织多方联动,共筹得建设款约200万元,在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下,令古老牌楼,再获生机。



如今牌楼,再现校园
并活化成为逢简历史馆
古朴依旧,固基墙稳
迎风屹立
成为乡民珍贵的共同记忆


逢简水乡的红色历史,是人们解读这条古老村庄的另一切入点。从清末开始,逢简人为争取合法权益,推动社会发展,投身公车上书;大革命时期,他们在腥风血雨中前赴后继,致力正义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他们组织民众,奋起抗击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他们积极配合大部队解放顺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逢简人在党的领导下,勤耕不辍,致力发展,成为著名经济乡村,一百多年来的前行轨迹,让人触摸到一条千年古村那不同凡响的精神气质。



1960年,逢简民兵队长梁建祥赴北京获毛主席授枪,此事成为顺德重要红色历史事件。
艺术家根据此史实,创作出梁建祥回到逢简手举荣誉步枪,妻子儿女、乡村小孩欢呼雀跃、喜迎亲人的场景,表现出逢简人热爱和平、保家卫国、追求幸福生活的家国情怀与真挚感情。








●守护共同的乡情回忆
如今的逢简历史馆,犹如一部凝固的历史长卷,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千年水乡的岁月流转与文化积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鲜有的地域标识。这里不仅是逢简人读书求学、孜孜不倦的精神家园,更是见证了逢简乃至整个杏坛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丰富的红色记忆、乡土风情与工艺美学。




●凝聚社会力量助推“百千万工程”
如今的逢简历史馆,唤醒人们对乡村记忆的珍视,呼唤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中来,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挥社会热心人士、企业家、艺术家等资源优势,支持引入民间资本,走良性开发发展道路,使古建筑保护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合力助推“百千万工程”建设。



编辑:刘远雄
来源:水兴杏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