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龙舞飞扬开新篇!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无论身在何方,一句“龙的传人”,让我们心生自豪。当龙年的步伐越来越近,让我们开启一场寻“龙”之旅,聆听“龙”在的故事,了解“龙”的文化,感受顺德更多魅力!
龙腾盛世,喜迎新春
身为华夏子女
无论身在何方
一句“龙的传人”
让我们心生自豪
你知道顺德有多少“龙人”吗?
一起听听顺德“龙人”的故事吧
●顺德之骄李小龙与中国功夫
在中国的武术历史中,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他就是来自顺德的李小龙。
李小龙
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对武术、电影和哲学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卓越的贡献。
1940年,李小龙出生在顺德均安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李海泉是一位粤剧演员,母亲何爱榆是位思想开放的女性。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小龙从小就接触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他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武术天赋,跟随父亲学习太极拳,并逐渐接触到了咏春拳等武术流派。
李小龙与父母
为了进一步追求武术的精髓,李小龙在18岁时远赴美国留学。在大学期间,他创立了“振藩国术馆”,向世界传播中华武术文化。同时,他开始深入研究各种武术流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理念和风格。他融合了中西方武术的精华,创造了“截拳道”,这一武术体系不仅强调实战性,更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
除了武术,李小龙在电影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表演风格独特,动作迅猛有力,深受观众喜爱。1971年,他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一上映便创下了香港电影票房纪录。随后,《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影片更是将他的事业推向了巅峰。
李小龙不仅在银幕上展现出惊人的实力,更将中国武术推向了世界舞台。他的成功激励了无数年轻人投身武术和电影事业。
除了在武术和电影领域的成就外,李小龙还是一位哲学家。他认为武术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精神修行。他强调“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哲学思想,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平衡。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武术界,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天妒英才,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突然离世,年仅32岁。他的离世震惊了全世界,成为无数人心中永远的遗憾。
顺德博物馆内李小龙雕像
尽管李小龙的生命短暂,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将中国武术推向了世界舞台,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和榜样。
●清晖园龙氏家族与顺德文脉
据1989年“县志办”统计,当时顺德龙姓人有1853人,其中大良就有1138人。大良龙氏望族以身作则,为顺德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庞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也就起来聊聊清晖园龙氏家族的精彩故事。
清晖园营建简史
自龙氏碧鉴海支系二十一世龙应时中进士后,这里成为大良龙氏的产业。龙氏家族在科举时代人才辈出,先后走出了6名进士、16名举人,还有众多的监生贡生。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在地方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龙应时是龙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中进士后,开始关注地方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慈善活动,甚至组织龙氏家族承担部分县行政职能。他为乡民尽心尽力,尤其在“蠲疲供”与“复地亩”两件事上,惠及了顺德各大家族及地方士民,正因他的贡献,龙氏一族在当地民众心中增添了不少分量。
《龙氏族谱·酌增文诗扇金开列》(图源:清晖园博物馆)
与龙应时一样,其子龙廷槐也对乡邑公共事务十分关心。他关心乡民疾苦,为乡民尽心尽力。他曾组织筹集白银万两,供大良地区济贫救荒之用,惠及平民无数。他的善举赢得了乡民的尊敬和爱戴。
龙廷槐
然而,在朝政黑暗时期,龙廷槐选择回乡为父守孝、读书奉母,致力于家族的事务,不再出仕。在这段时间里,他对从父亲龙应时那儿继承来的黄氏故园进行了改造和拓建,以侍奉年迈的母亲入住。他在这里旦暮读书,并广邀文人雅士,把盏流觞,诗酒唱和。相传他请同榜进士、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二字,作为园名,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意,以示筑园奉母、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煦般的抚育之恩。
龙氏家族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关于园林和家族的历史,更是一段关于文化、道德和人性的传奇。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地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你还知道哪些“顺德龙人”呢?
一起在评论区说说吧!
编辑:张紫雯
来源: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