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3年,顺德新容奇医院迎来建院65周年。65年时光,乘风破浪,跨越巅峰,步履匆忙,但所幸有他们相伴,回忆历久弥香。有一群人,他们和医院有着“独家记忆”,或许是一张老照片,一段感悟,又或许是一段工作的经历,都为医院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姓名:黎镛顽
年龄:83岁
曾任职务:医院党支部副书记
2023年11月深秋,在顺德区容桂街道某小区的家中,83岁的黎镛顽和城网君分享了一张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冲洗出来的胶片老照片:在建设如火如荼的工地上,黎镛顽和医院领导手拿图纸,检查医院的建设情况,照片背景为正在建设中的住院部大楼。照片中的五人,脸上均带着微笑,那是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今年,顺德新容奇医院迎来建院65周年。黎镛顽曾是该院党支部副书记,在顺德新容奇医院度过了整整17年,她和医院领导、同事奋战在医疗战线,坚守为民服务初心。
83岁的黎镛顽退休27年,仍然十分关心顺德新容奇医院的发展。
入职第一件事:下决心“抢回”流失的病人
“我是1979年1月1日到顺德新容奇医院的(原容奇公社卫生院)。”今年83岁的黎镛顽,已经离开顺德新容奇医院整整27年,然而谈及和医院的“缘分”,却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中,不因时光流逝而变得模糊。
由于工作调动,39岁的黎镛顽调到当时的容奇公社卫生院,进入全新的工作环境,从事的还是老本行“检验师”。“医院很简陋,设备落后,患者流失严重。”黎镛顽回忆初到医院的印象,语气中带着一丝失落。据黎镛顽介绍,当时医院检验科一日只有十多二十人次的检验,检验费收入只有二十多元,只要有一天检验费超过了三十元,大家就会开心得“哇哇哇”叫起来。在之前的工作单位,黎镛顽说检验工作做到自己和同事都累趴下,而且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是从容奇医院过去的。
医院检验工作量少,并不意味着大家的工作效率高,相反,越少工作大家越不想干活,得过且过的心态非常明显。医院管理不规范,譬如晚上值班个别护士有时候会跑回家做饭再回来,或者回家看会电视,溜出去买菜等。看到这种情况,要强的黎镛顽没有轻易放弃和折服,她把这里当成梦想的新起点,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检验室搞好,一到两年时间,让患者“回流”。她说到做到!
那时候检验常规有大便、小便和血液,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就有结果,但医院的检查结果往往半天后才能给到患者,上午检验,下午才有结果,下午检验,第二天才有结果。“当时交通不便,大家来一趟医院不容易。”黎镛顽获悉这个情况后,提高检验效率,缩短报告时间,减少患者就医等待时间,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在黎镛顽的带动下,检验科在社会上逐渐形成口碑。在黎镛顽入职三年后,全省医学临床检验质控检查工作会议在顺德新容奇医院召开,这是对该院检验科水平和质量认可的有力证明。
上世纪80年代中,黎镛顽(中)和医院领导检查医院建设情况。图/受访者提供
引才“试金石”:入职三个月会听白话
医院是一个人才、技术相当密集的运营实体。在人员、物质和货币三种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为此,黎镛顽建议医院大力引进人才,但她引进人才有两个要求:一是技术水平过关,全心全意为医院、为群众服务,如果一开口就谈工资待遇的一律不纳入考虑范围,二是入职后三个月内学会听白话。黎镛顽说,那时候讲普通话的人还比较少,学会听白话,既能有效地和患者沟通,也是尊重患者、融入当地的一种方式。
就这样,在黎镛顽和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医院从全国各地引进大量人才,眼科、牙科、皮肤科……很多经黎镛顽引进的人才,现在只要还留在医院的,都成了学科带头人或者是医院领导。黎镛顽记得很清楚,上世纪80年代初,她引进了眼科医生胡小成。当时胡小成要求购买高端的超声治疗白内障仪器,黎镛顽二话不说,和医院领导商量后立即购进,并成功打动了对方。
在黎镛顽看来,医院要把握好人引进、培养和使用这三个环节,切实做到广开渠道引进人才,想方设法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从根本上激发人的活力、医院的活力,实现人才与医院互动共赢,和谐发展。“直到如今,我仍然觉得当初引进人才的决策是对的。”黎镛顽说,顺德新容奇的发展一直得到社会各方的支持,不断发展,从一间简陋的卫生所到一家三级综合医院,自己感到很自豪,很开心。
“我在顺德新容奇医院17年,见证了医院的发展和不断壮大,很开心。特别是近年来,医院口碑、就医环境、服务质量等越来越好,我由衷地希望医院办得更好,广大医务人员有良好的作风技术质量,为老百姓服务得更好。”黎镛顽说,医务人员应该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同情心,医院医务人员就是人民健康的修理站、检测站,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技术,服务好群众,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白衣战士。
编辑:钟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