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顺德有个“稳乐里”,可以找到消失的“她”


前言:大良老城区的历史,印在大大小小的巷子里。有的巷子变了:网红民宿、港风冰厅,让老巷焕发新活力;有的巷子没变:那一块砖石、一张照片、一抹凤城黄,留住了大良人珍贵的记忆。大良的那些老巷子如今是何面貌呢?顺德城市网特推出“大良探巷”系列报道,跟着城网君一起走进这些老巷,我们朝前走,也往回看,感受这里悄然发生的变与不变。


在大良北区的锦岩后街,有一条名为稳乐里的小巷。


稳乐里跟顺德很多的普通巷子一样,外表毫不起眼,但人们在介绍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锦岩公园、锦岩山时,总会对它提上一嘴。因为它的存在就是一个历史佐证。


QQ图片20230710163907_副本2.jpg

稳乐里


相传,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罗隐仕途坎坷,失意的他有一天途经锦岩山,忽见眼前一片灿若云霞的山岭,疑是误入蓬莱仙境,深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迷醉,心情豁然开朗。于是在岩壁上题写下“稳乐”二字,从此,此山便称“稳乐山”。


QQ图片20230710175936_副本.jpg

锦岩山(稳乐山)


稳乐山又是如何变成了现在的“锦岩山”呢?乾隆年间顺德人罗天尺所编著的《五山志林》记述了发生变化的缘故,“庙后石壁峭立处原谓之锦岩,壁上曾刻有锦岩两个摩崖大字,不记书者。此间岩石奇峭,古木重荫,庙宁所在,为一山景物最胜处,游人赏览赞羡,言必称锦岩;久之稳乐山之名逐渐为人淡忘。从庙中碑记所载,已不记稳乐之名,大概早在明代就约定俗成以锦岩山称之矣。”原来这是因为稳乐山全山皆石,赭红而微呈彩斑,如同织锦,故更名为“锦岩”,因“锦岩”二字形象十分贴切,很快得到广泛的认可,并沿用此名至今。


据说,清代时期在石壁上还能看到“稳乐山”三字,可惜到现在已经湮灭无迹了。


稳乐山虽然“消失”了,但稳乐里作为街巷名仍沿用至今,一直赓续着顺德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


QQ图片20230710163901_副本.jpg

8_副本1.jpg


稳乐里俗称陈地巷,顾名思义,这条巷子原本是陈姓人聚居的地方。小巷长约200米,东起锦岩后街,西至甲子路。这条巷子看起来很细小,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这里是有一块门楼写着“稳乐里”三个字的,只不过是后来被拆毁了。


QQ图片20230710163530_副本.jpg

稳乐里东西走向,尽头便是甲子路


除此之外,东面还有街名为“稳乐通衢”。1983年曾在庙前池岸出土过一块通衢门楼石匾,石匾上写着隶书“稳乐通衢”四字。这些没有消失的遗迹遗物,都成为了“锦岩山原名稳乐山”的佐证。


编辑:覃海妮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