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区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她的生前决定让人泪目


“樟香悠悠春未央,容桂教坛失栋梁。”

今年4月5日,清明时节雨纷纷,容桂红旗中学区敏玲老师带着无限的不舍和遗憾永远离开了她挚爱的教育事业,离开了她亲爱的同事和学生,离开了她深爱的亲人和朋友。


73.png

正在上课的区老师


区老师的一生,岁月如歌,走完了47年的不凡人生。区老师的精神,像那棵见证和伴随学校成长的香樟树,四季常绿、春风化雨,用热爱和奉献默默守护着这片绽放教育芬芳的土地。

“我多么想回到学校……”这是区老师两年多以来和病魔作斗争期间,说过的无数次的话。她渴望着早日康复,回到她扎根了23年的红旗中学,听听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和同事们上课、研讨。

治疗期间,区老师经历了17次化疗、10次放疗,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意志作顽强斗争,只为早日回到学校。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是未能如愿站回三尺讲台。



但是,不屈于命运安排、不屈于老天不公对待的她,再次毅然“回到”了学校。

被病痛折磨得无法语言的区老师,在弥留之际嘱托家人向学校捐出10万元,为她深爱的教育事业出最后一份力。

这份“特殊的礼物”,被作为学校奖教奖学启动基金,于5月20日红旗中学36周年校庆上正式成立。这是红旗中学办学历史上,首个以学校教师命名的奖教奖学基金。

“区老师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回到’了她热爱的岗位,陪伴着我们和学生们。”红旗中学校长陈亚玲动情地说道。

“红旗中学就是她的家”

区老师出生于1976年,中学时代,她勤奋学习,积极上进,是当年桂洲中学有名的学霸,也是桂洲镇(现容桂街道)第一位考上本科院校的应届生。1999年7月,她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

建校于1987年的红旗中学,90年代时的办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薄弱。从重点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区老师,可以选择的学校很多,但是她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报效桑梓。从那以后,她一直在红旗中学工作,从未离开。


72.jpg

区老师刚毕业时的照片


在23年的教学生涯中,区老师一直担任英语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她对英语教学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每一篇课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努力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因而深受学生喜爱。

“区老师是一位非常淳朴、善良的人,对同事和学生非常友爱。”作为同事,在红旗中学从教33年的李淑华,是最为了解区老师的人之一。她说,区老师不计较名利,有相关的评选机会,总是让给其他同事或者新教师。区老师也非常勤俭节约,“除了她的婚纱照,我从来没有看见她打扮,很多衣服都是在地摊上买来的。”

2020年患病以来,区老师挂念的是学校,挂念的是她的同事和学生。起初,区老师并不知道自己的实际病情,家人为了让她不受打击,用善意隐瞒了病情。直到有一天,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治疗的她,“偷偷”前往医生那里了解到诊断结果。

“得知这个消息,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给我微信留言说:‘校长,我的病情加重了,怕暂时回不了学校上课了,我对不起大家’。”听到这,陈亚玲眼含泪水,马上打电话过去安慰。“我和区老师共事近20年,了解她的为人,她想到的总是别人,总是不想麻烦大家。”

“我们失去了最喜爱的老师”

区老师对工作满腔热情而又严谨细致。她对每一个学生都关怀备至,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后进生,更是严而不苛,循循善诱,积极帮助他们达成愿望,走上成才之路。区老师用母亲般亲切的话语、灿烂的笑容温暖着每个孩子的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与引路人。


“刚工作时,她对学生的爱就像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做了妈妈后又像母亲对孩子的爱。”陈亚玲说。

今年就读初三的梁祖兵是区老师的英语课代表。“区老师上课会给我们讲很多有趣的事情,让课程不那么枯燥。”

区老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细微之处。“当我们想换下饭菜的口味时,她会自己掏钱买辣椒酱回来分给我们吃。”不仅如此,学生进步了,还有手抓饼、双皮奶、小礼品等各种惊喜……

同为教师的丈夫吴先生说,平时各自都忙,从早上出门到晚上回到家,讨论最多的还是学校的事情。“有时她回来就很开心地跟我分享,哪个学生进步了,公开课准备得怎么样了。”吴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他懂得妻子内心付出之后的快乐。


74.jpg

正在上课的区老师。


学校多次想组织去探望区老师,但都被她“婉拒”了,她说同事们都很忙,不要打扰到大家,也不想把自己“憔悴的面容”留给大家。

没能当面探望区老师,学校师生就自愿发起爱心捐款,给她写信打call,给她带去更多的鼓励和希望。与此同时,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听到区老师病倒的消息,找到陈亚玲校长或其他老师,希望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区老师的告别仪式那天,除了要上课的老师,其他同事都纷纷自发参加。即使是面临中考压力的初三班,有部分同学也主动去送区老师最后一程。

“我们失去了最爱的老师。”梁祖兵说,他不会忘记区老师的教诲,初三的生活虽然累和苦,但是区老师像一束光,一直在照亮着、鼓舞着他前行。

“妈妈不是怕死,她是舍不得”

“我和区老师是在2000年新教师培训时认识,从此走在了一起。”吴老师说。巧合的是,吴老师曾在区老师的母校桂洲中学从教了16年,儿子高中三年也是在桂洲中学就读。桂洲中学是区老师梦想“出发”的地方,一家三口都和桂洲中学有着不解之缘。

夫妻俩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投入,曾被同事开玩笑地说:“你们两个都一样拼,所以才能走到一起。”

儿子从小学就开始寄宿,这让区老师觉得对儿子有“亏欠”,所以只要有时间,她就尽可能多陪陪他。另外,由于父母身体不好,区老师基本每个周末都回红旗社区的娘家探望父母。

反复的疫情也给治疗带来很多不方便。身肩学校行政工作的吴老师,不仅要处理学校繁忙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去广州化疗期间,还要经历身心上的劳累和煎熬,以及疫情防控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即使是这样,他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20多年的感情,让他们互相搀扶、互相支持,互相鼓励。

“妈妈走的前几天,实在是太痛了,痛得在床上翻来覆去。”区老师儿子说。区老师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于是提出向学校捐出10万元的想法,甚至提出要捐献器官的想法。

“看到10万元这个数字,我当时的眼泪再次刷地一下就流出来了。”陈亚玲说。区老师的父母身体一直不好,前几年父亲还做了心脏手术,自己治病又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2022年儿子刚考上大学,还是最需要用钱的时候。对于这样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再拿出10万元谈何容易,但在区老师刚过“头七”的当天,丈夫按照她的嘱托就将10万元汇入了学校专项账户。   

“妈妈不是怕死,她是舍不得。”儿子含着眼泪说。正在上大学一年级的他,毕业后也希望当一名教师,继续帮妈妈完成她未了却的心愿。

区老师像学校那棵香樟树,一年四季不绽放芬芳,但是总以枝繁叶茂、坚韧不拔地“庇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花朵的成长。

区老师走了,去了没有病痛的天堂,她像一面红旗,高高飘扬在红旗中学。


75.jpg

红旗中学的香樟树,默默“庇护”着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区老师只是红旗中学众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代表。红旗中学坚持“让人人成为一面旗”的办学理念,在“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的感召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已经退休的李淑华、邓水要老师,现在每天仍然回学校义务“操劳”各种事情,比如最近的校庆筹办、学校档案馆、劳动基地的事情。还有从红旗中学建校起就在的吴锡伦老师,已经快退休的他,仍然在担任初三班教学工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个个教师代表,他们像红烛、像绿叶,燃烧着自己,照亮别人,奉献着自己,衬托别人。他们,也是容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缩影,用热爱和责任,培养出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学生,走向五湖四海,发光发热。

手记

校长陈亚玲向笔者讲述区老师的事迹时,她说自己流了两次眼泪。第一次是区老师深感“歉意”地说因为病重而暂时不能回到学校工作,作为同事、作为共事了十几年的战友,了解她的为人,总是不想麻烦别人。第二次流泪是区老师捐赠10万元给学校的决定。10万元对于正在经历着“痛楚”的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平时省吃俭用的她,却毅然决然作出这个选择,让人感动。

笔者“初见”区老师,看着她那慈祥的面孔,手捧着鲜花,微笑着,阳光而温暖。再次“见到”区老师,仿佛是炎炎夏日中学校的那棵香樟树,静静矗立,深深扎根,平凡而有力量。


相关报道


风雨同舟红中情!红旗中学倾情举行三十六周年庆典

编辑:文宁 李素芳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