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土地,厚重的文化,顺德在历史上富甲一方、人文荟萃,特别是在现当代与改革开放时代相结合,产生新的精神文化和伟大实践,又使顺德经济腾飞、人文蒸蒸蔚起,令全球瞩目。顺德是广东大陆占地面积最小的一个县(区),但却是珠三角经济高峰区的顶端,旧有“岭南壮县”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崛起为“广东四小虎”之一,多种名牌产品蜚声海内外,不但为自己,更为广东、为中国赢得了崇高的荣誉。这个被称为改革开放产生的“顺德模式”,不但源于顺德本身为水乡泽国、物阜民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顺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
顺德德胜广场一带(图源/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line”)
【生在顺德】
从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看,自西汉以来就有人类在顺德土地上生息繁衍。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顺德人类生活遗址,这些古遗址的年代主要是两汉和唐宋时期。
顺德区博物馆珍藏品(图片来自顺德图书馆馆藏文献)
在广东的西汉早期遗址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唐宋遗址,主要也是发现在西汉遗址的分布地域。出土器物主要是碗、罐、碟、壶等残片及铁制渔猎工具。这对探索顺德境内在两汉到唐宋时期的历史发展,进一步了解研究顺德的历史地貌,对珠江三角洲陆地的形成和发育,及居民点的分布情况等,都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顺德建县】
在春秋战国时代,顺德建县前的地域属于百越族的地盘,从秦代到明初,基本与南海郡、南海县及番禺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南番顺三地的天然联系。
顺德诸堡度分总图(图片来自顺德图书馆馆藏文献)
说来也是有趣,“顺德”二字,最早并不是出现在岭南地带,而是在北方,出自蒙古人之手。元朝成立前,蒙古政权在中统三年(1262年)将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设为顺德府,元初改为顺德路。到了明朝,又变更为顺德府,至民国初年才被废止。故此处的“顺德”,实则指邢台一带。
轻轨顺德站
一南一北两个顺德,可以说是跨南越北的巧合,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顺德”,是来源于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冲鹤人黄萧养发动农民起义,点燃了岭南农民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怒火。
顺德区博物馆内的黄萧养雕像
起义被镇压后,明朝为了加强对起义策源地的控制,于景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452年5月16日)把南海县的东涌、马宁、西淋、鼎安四都三十七堡及新会的白藤堡划出,设顺德县,以大良堡为县城。
顺德区博物馆内的顺德建县纪念壁雕
这就是“顺德”首次以县的身份出现在中国行政史的来历。明朝设顺德县,寓意“顺天明德”,有一种期盼当地人顺从皇帝旨意,明晓美德的主观愿望。当然,顺德人民富有斗争精神,就没有顺过封建统治者所谓的从皇恩、感德政;顺德人民乐于“顺”的,是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高尚的美德。背后承载的意义,需要到典籍中寻找答案。
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顺天明德”牌坊(图源/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琳”)
“顺”字在古汉语中,是吉祥的字眼;“德”是美德的意思,“顺德”作“顺从道德”之义,是一种美好的祈愿。《易经·升卦》明确记载:“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孔颖达疏注:“地中生木始於毫末,终至合抱。君子象之以顺行其德,积其小善以成大名”),这是“顺德”一词最早以固定词组的形式出现在典籍中的证明。
【顺风顺水上顺德】
几百年来,一句“顺风顺水上顺德”的谚语,顺德在岭南沃土乃至在全国范围内收获了知名度,越来越多人把目光投向这块顺乎历史大潮、崇尚美德之地。
旧寨塔(图源/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line”)
自顺德建县以来,人们对顺德建县史的追寻,与对“顺德”二字的解读,寄托了顺德人对这片热土的热爱以及对顺德美好的祈愿。
五千年前,这里一片汪洋;一千年前,这里渐成村落;三百年前,这里仕冠岭南;一百年前,这里富甲广东;三十年前,这里率先改革;时至今日,这里繁盛祥和。这就是顺德!
诞生于景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452年5月16日)的顺德,今年已经571岁,顺德人要记着我们顺德的生日哦!
编辑:陈惠玲
来源:顺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