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乡村能有多惊艳?六幅大师作品带您领略!

顺德依水而生、因水而兴

水以不同的方式守护着

顺德这座城市的发展

 

慧影.jpg


岭南水乡文化在一代代顺德人的

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生

由此延伸的美食文化、武术文化

更是源远流长,天下闻名


微信图片_20230303193608.png


从“武”“厨”两大乡村IP

以及顺德的标志性传统建筑的版画中

探寻顺德乡村的多彩魅力吧


作品名称:《寻味陈村》

创作技法:套色木刻


微信图片_20230303193554.jpg


陈村粉,是顺德陈村的一道传统名菜,属广府粤菜。其特点是薄、爽、滑、软,可以与多种食材结合,烹制成不同的菜式;且食用后会让人回味无穷。


陈村粉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大约在清末民初,顺德陈村人黄但创制出一种以薄、软、滑、爽为特色的米粉,声名鹊起,当地人称之“粉旦(但)”。此后,因这种米粉出自陈村镇,大家以“陈村粉”名之。


由于制作精细,陈村粉产量不高,一天只能产粉几百斤,因而显得格外“矜贵”,加上陈村粉要新鲜烹制才好吃,所以难以运送到更远的地方,外地人不容易能享到此口福。


作品名称:《南粤武魂》

创作技法:铜板凸印


微信图片_20230303193552.jpg


岭南武术流派众多,名家荟萃,素有“五拳十三家”之称,相关的武术文化更是丰富多彩,且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脉络。武术一直是顺德名片之一,而岭南武术也是中华武术文化传播的先行者。


顺德武术历史悠久,自明代景秦三年(1452年)立县建制,至今不过500多年历史,却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积淀、浓厚的尚武氛围。顺德至今出过1名武状元、1名武探花和64名武进士,孕育出一批又一批闻名中外的武学大师,如明代崇祯年间广东首位武状元朱可贞、清代乾隆年间的武探花胡经伦、近代咏春拳一代宗师陈华顺(找钱华)、名震南粤的“两广棍王”陈当绵、威震粤港澳的“讲手王”黄淳梁,以及“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功夫之王”李小龙等。顺德同时也是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的故乡。


以陈华顺、李小龙等武术名家故事为代表,在“岭南功夫”的土壤中,纸墨间的武侠情、电波里的武林事、光影中的功夫梦次第演绎。《黄飞鸿》《叶问》《猛龙过江》等功夫电影更是闻名中外,是一代代中国人难以磨灭的共同记忆,更直接造就了风靡世界的现象级功夫热潮。


如今,顺德民间武术传承不绝,无愧“武术之乡”之名。随着武术运动在全区广泛开展,涌现了梁小葵、张芳、边茂富、吴财宝等多名顺德籍优秀运动员,他们多次在国内、国际大赛上夺得金牌。


现今的顺德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但民间的尚武之风仍不减当年,武术表演以及与武术有着密切联系的醒狮、赛龙舟更是顺德节假日和喜庆活动常见的娱乐节目。


顺德较多人研习的拳种有:永春拳、白眉、洪拳、蔡李佛拳、侠拳、龙形、太极拳、少林拳等,其中尤以永春拳、龙形、白眉和女子醒狮最为知名。


作品名称:《飘色闹春》


微信图片_20230303193548.png


飘色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飘色与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顺德飘色起源于明末清初,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是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一种民间艺术,被誉为“凝固的戏剧、活动的雕塑”,具有浓重的艺术文化气息。直到现在,它依然是顺德年节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广府民俗艺术之一。


其中“扮色”是顺德飘色的独有内容,其被称为“飘色的灵魂”,是粤剧的前身。通过专门设计的造型,令孩童化身成为生动的戏剧人物,站或坐于细杆支撑的斗中,再加上经过精心伪装的支架凌空而立;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


作品名称:《碧江春晓》

创作技法:蚀刻铜板


微信图片_20230303193544.jpg


作品《碧江春晓》是以佛山市顺德区代表性村居碧江为创作主题。画面创作了碧江村居新建的宏伟牌坊,加上“桑树和花叶”的元素,展现了这座位于南方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新时代下的繁荣景象。


作品名称:《清晖满园》

创作技法:木板套色


微信图片_20230303193540.jpg


清晖园是中国十大名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还是中华文化传承基地、佛山新八景之一、顺德新十景之一,其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致朴素,庭院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清晖园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清晖满园》选取了清晖园荷塘一景,来表现这座岭南名园的百年风貌。


作品名称:《糖厂记忆》

创作技法:木板套色


微信图片_20230303193533.jpg


顺德糖厂是一家机械化甘蔗糖厂,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顺峰居委沙头村。2013年5月,顺德糖厂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月27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顺德糖厂是1934年陈济棠兴办地方实业时,投资330万元建成的。捷克斯可达工厂连工包料承建,制糖设备来自捷克。目前尚存四栋早期厂房:制糖车间、压榨车间和成品糖仓库两间;以及助晶箱、水罐等早期设施。厂房为钢框架结构,大跨度钢桁架上盖铁皮顶,空心红砖墙;砖身有“永业砖窑”“永”“河南小港”等铭文。


顺德糖厂是中国第一批机械化甘蔗糖厂,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新发现,是中国近代工业遗产,见证了中国制糖行业史与广东近代工业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编辑:陈惠玲

来源:顺德档案史志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