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大良市监所通报,2022年大良街道共有市场主体53946户,同比增长13%;个体工商户29120户,同比增长12.05%,在疫情等各种因素冲击下,市场主体日均新增45户,体现出投资者对区域经济的信心。特别是制造业主体数量逆市增长,存量达2855户,同比增长15.54%,说明大良制造业持续凸显群聚效应。
近年来,大良街道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照通行”、自助机办理等模式,便利营商水平不断提高,商事登记业务资料压减50%以上,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时限压缩80%以上,市场准入快捷高效。特别是去年市监、税务部门推出全省首个“联办云服务专区”,共同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开业、注销、资本交易、“个转企”以及转型升级后的变更等28项涵盖全生命周期的办理服务,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耗费时间长的问题。
顺德首个“市监税务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服务站”挂牌成立
制造业企业增速“亮眼”
2022年,大良街道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003户,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约45户(工作日),数量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保持在近年的较高水平。
按三大产业分布,2022年大良第一产业市场主体124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0.23%,同比去年增长了21.56%;第二产业市场主体4461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8.27%,同比去年增长了15.09%,其中,制造业2855户,同比增长15.54%,超出第二产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大良街道招商引资工作聚焦产业链固链、强链,新登记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主要涵盖机械装备制造、汽车配件制造、家用电器制造等,吸引了优质同链产业要素聚集;第三产业市场主体49361户,占市场主体总数91.5%,同比去年增长12.82%。
文旅餐饮业引领第三产业走上“快车道”
目前大良街道第三产业数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个体工商户与企业所占比例来看,从事第二产业的企业占比超过八成,个体工商户占比小;第三产业个体工商户占比比企业略重。个体工商户准入门槛低、创业成本少,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轻装上阵”,具有较好的发展活力。另外,个体工商户发展到一定规模,在政府“个转企”、“小升规”政策带动下,部分个体工商户实现转型为企业的“华丽转身”。
市监税务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站成立后,发出首张“个转企”营业执照
数据表明,第三产业仍是大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位列前三行业。
近年来,大良街道餐饮业发展迅速,目前持有效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有5273家。一方面是群众对餐饮行业的需求增加,不断追求吃特色、吃健康、吃营养、吃便捷、吃文化、吃休闲,对餐饮业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食在顺德、厨出凤城”品牌效应吸引大量食客,佛山地铁3号线的开通使交通更加便捷,区外游客在大良觅食更加方便;再一方面,餐饮业准入更加便捷,目前餐饮行业适用“住所信息申报”政策,无需提交不动产权证书、租赁合同、居(村)委会证明等其他证明材料。目前在大良只需提交一套资料,跑动一次,即可当场拿到加载食品经营许可信息事项的“一照通”营业执照,快捷准入更加激发了餐饮业的活力。
全省首张个体户直接变更经营者营业执照的办理现场
住宿方面,民宿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民宿登记量比同期增长超90%。截至目前,大良街道注册登记民宿52家,登记量排名全区第一,涌现出一批精品、网红民宿,成为年轻游客住宿的热门选择。
2023年全力助力“最友好制造业强区”和文商旅创新融合区建设
2023年,大良市监所将立足大良街道产业优势,对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能源等行业企业实行“不打烊服务”,预计全年为300家重点企业提供“专人专窗、随来随办”服务。
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村改物业腾挪园市场准入联合审查机制,确保引入企业“保量、提质”,符合产业发展规划要求。
在全省首推市监、税务联办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推出联办专区3.0服务,拓宽“一套资料、并行办理”业务范围,办理时限再压缩30%。
遴选30家企业建立培育池,贴身辅导企业在质量管理、知识产权融资、专利转化、行业标准制订等方向上发力、取得突破。
推动美食产业聚集区高质量发展,多方协调力争启动“大良双皮奶”区域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全国首个餐饮领域预制盆菜团体标准应用,补齐预制菜产业安全链条;主动作为推动解决食品摊贩手续办理的历史遗留问题,全力扶持夜间经济、网红打卡经济。
编辑:张紫雯
来源:大良市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