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德,你可能不认识他,但一定见过他的作品

四只性格各异的猫咪、一只超粘人的阿拉斯加、一位有故事的艺术家,穿过时间的缝隙,让北滘桃村这座超500年历史的报功祠充满人气……

 

如果你问起桃村村民,报功祠里的是什么人?他们可能会脱口而出:“是个画家!”但很多村民不知道,他其实还是一个雕塑家。

 

右滩黄氏大宗祠的状元黄士俊雕像,在锦岩公园的《雪声堂》,在熹涌状元广场的张镇孙雕像,在陈岩野先生祠里的陈岩野雕像、在龙江的38米龙舟雕塑、顺峰山公园龙舟汇博物馆门前的三座雕塑……均出自他手。

 

在顺德,你可能不认识陈伟雄,但你一定见过他的作品。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一座雕像开始讲起。


 


历时两年塑造顺德英烈

精益求精传承顺德精神

 

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目光如炬。胸脯横阔,手执兵书,有万夫难敌之威风,一个铁骨铮铮的雕像坐落在陈岩野先生祠里,他,便是岭南忠烈陈邦彦。

 

陈岩野雕像.png

陈岩野先生祠里的陈岩野雕像

 

陈邦彦,号岩野,生于明代末期,在国家危难之时,他身为一名布衣出身的书生却敢于弃文从戌,英勇奋起抗清,在无兵无粮无人无力的困境中知不可而力为,直至壮烈牺牲。“忠义正气、舍己为国的精神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陈伟雄称他为“顺德最拿得出手的历史人物之一”。

 

2018年,陈伟雄接到要为陈岩野做一座雕像的任务后,查资料、设计定型、塑形、推光、翻制、修补、上色……短短几个步骤,却用了陈伟雄将近2年的时间。


陈岩野雕像泥塑稿.jpg 

陈岩野雕像泥塑稿

 

“做一座雕像,讲究‘四态’,形态、动态、神态、姿态缺一不可。”陈伟雄向我们介绍,为了将这“四态”做到极致,前期的准备格外重要。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职业、家庭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雕塑家脑海里的“形象”。

 

为了把最真实的人物形象带给后人,在做陈岩野雕像前,陈伟雄查看了大量历史资料,曾因为史书上的一个形容词:身材高大魁梧,陈伟雄就跑到广东省运动中心找正在训练的运动员,看看身材魁梧的人的形态究竟是怎样的。

 

接下任务的同一时间,陈岩野先生祠因年久失修重新修缮,正向社会各界发起筹款募捐,见此,陈伟雄第一时间参与了募捐,同时,他决定陈岩野的雕像只收取材料费和人工费用,“回馈社会都是应该的,行善积德啦。”

 

2020年11月,陈岩野先生祠的修缮和陈岩野雕像同步完成,揭幕当天,陈伟雄在陈岩野先生祠看着自己做的雕像,百感交集,“这个雕像我花了很多心思去做的,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陈岩野,能把‘以书救国’的精神传承下去。”

 

毕业后主动与顺德结缘

为顺德打造一系列雕像

 

陈伟雄是广东茂名人,上世纪90年代,刚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的陈伟雄在广东众多城市中,“主动”选择了顺德,“那时候大学毕业,国家包分配工作,我第一志愿就填了顺德。”


在广美读书时,陈伟雄便经常到佛山、中山、珠海等广州周边城市写生,对这些地方都颇为了解,“我觉得顺德的人文历史氛围浓郁,有很特殊的城市内涵。”

 

在分配的单位做了一年左右,陈伟雄不甘于现状,决定出来创业,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由此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很快,陈伟雄决定出国做生意,多年来辗转东南亚、澳洲、欧洲等多个地区。2010年左右,在决定定居问题时,陈伟雄毅然决定回来顺德,“顺德这个城市,不排外,人与人之间也很聊得来。”

 

回来后不久,陈伟雄便开始为顺德打造一系列的雕塑,当我们问到,为顺德做了多少个雕塑时,陈伟雄掰掰手指头边数边说,“大大小小的太多了,数不清了。”上有比较闻名的黄士俊、张镇孙、陈岩野等人物雕像,下有在顺德大街小巷的无名城市雕塑。

 

谈到最新的作品时,陈伟雄表示,最近一件为顺德打造的作品是在21年年底完成的,目前坐落在顺峰山公园龙舟汇博物馆门外,代表龙舟精神的三件大型户外雕塑《划桨》《极速》《打鼓》。

 

大型户外雕塑《打鼓》


大型户外雕塑《极速》

 

大型雕塑如何才能做到不抢主体建筑的眼球,但又体现雕塑的魅力?陈伟雄在设计这三个雕塑时下了不少“巧思”。哪个位置放置哪个雕像,雕像的线条走向要怎么设计才能达到雕像和环境协调的效果,这些细节的考虑足以证明陈伟雄的经验老到。

 

比如《划桨》的底座使用了铁来铸造,是因为周边的树木底座也是铁做的;故意将《极速》的高度放低,一方面不阻挡人们的视线,一方面船体能够倒映出地上的小石子,从而增加观赏性;把《打鼓》身体挖空是希望打鼓的声音能够透过身体传到更远的地方去,起到一个振奋人心的作用,同时也不阻挡人们观赏主体建筑的视野。

 

MVI_9948.00_50_59_59.Still003.png

在顺峰山公园龙舟汇博物馆门外,陈伟雄娓娓道来。

 

对桃村报功祠“一见钟情”

开展公益班“活化”古建筑

 

2017年,北滘桃村报功祠完成修缮,准备进行活化,打算让一位艺术家入驻。恰好此时,陈伟雄向政府申请一间工作室,在走访多个场地后,陈伟雄来到报功祠,并对这里“一见钟情”,“这个祠很难得,和我之前所看的其他场地都很不一样。”

 

北滘桃村报功祠活化为陈伟雄工作室.jpg

北滘桃村报功祠活化为陈伟雄工作室

 

陈伟雄对桃村报功祠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都非常满意,说到这里,陈伟雄笑着说,看中报功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是看中了报功祠这个‘功’字,有工有力才有功,对打工人来说是个不错的意头!”

 

入驻报功祠后,除了日常的工作,陈伟雄每年寒暑假都会开展公益班回馈社会,“一些有天赋的小朋友,他需要一个好老师带他们入门。”陈伟雄向我们介绍,以前也有不少桃村、西海等附近村居的小朋友来报功祠学画画,最终走上了艺术生的道路。

 

除了寒暑假,平日里也有不少人从番禺、南海等地慕名而来学画画,遇到人多的时候,陈伟雄的家人也会一起授课,渐渐地报功祠里的人气旺起来了,偶尔有人经过报功祠门外,时常能听见里面一片欢声笑语。陈伟雄用自己的方式,让这座传统古建筑重焕生机与活力,“建筑没有人气就没有意义了。”

 

各地艺术家到桃村进行写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顺德的历史长河里,出现过无数的英雄、英烈,他们的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顺德人缅怀与景仰。正是像陈伟雄这样的手艺人,用雕塑留住时光,让他们的形象重现眼前,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传承顺德精神。

 

编辑:张议令

部分图源:受访者供图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