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祠堂保留的意义是什么?

桑基蔗地鱼塘,小桥流水人家;细雕白石柱梁,水磨青砖照壁。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中,古老的祠堂是画中点睛的一笔。祠堂背后的一些习俗和意义,不可否认带着封建的色彩,那么如今,我们祠堂保留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描绘顺德风情,无论如何也漏不掉这个明显的地方特色。顺德历来都很注重建造祠堂,故有“顺德祠堂南海庙”的俗语。《顺德县志》中记载:“俗以祠堂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区,其宏丽者费数干金,而莫盛于碧江。”


7541420190411182553966250.jpg


祠堂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简而言之,祠堂就是家庙,是各个姓氏宗族用来供奉、纪念自己祖宗的专用建筑物。每个宗族都有一座宗祠(俗称大祠堂),用以供奉本族的始祖。


祠堂有田地产业作为基金,永远养着一位“宗子”。宗子的人选规定是长子嫡孙,他象征着本族的权威,顺德人称之为“生太公”。但实际上具体的族务事宜,都由祠堂的值事们来决定和处理,使祠堂成为整个宗族或家族的族务中枢。除大祠堂外,始祖繁衍下来的各房分支,又各建有“私房祠堂”。如此世代相沿,加以这些古建筑的用料和营造又如此讲究,遂使祠堂有增无减,遍布于顺德的城镇乡村。


15c75202210221666421318724.jpeg


顺德建造祠堂的风气始于何时?发展于何年代呢?


顺德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从史籍及现存的祠堂碑记上可以看到,顺德祠堂的始建年代,最早也在明代之后,而绝大多数则建筑或重修于清乾隆至光绪间。这段时间,顺德建造祠堂的风气达到高峰。由此可见,“顺德祠堂南海庙”之说,当是近三百年来的事。


顺德祠堂之所以出名,还在于它的宏丽。


先说说祠门:“以铁为门,下有基高一丈,中有板”。所谓“中有板”,是指一丈多高的石墙基内夹有一层金属板或石板,可用来防盗。至于祠内的灰塑、壁画,砖、瓦、木石的雕刻等,可谓应有尽有,使古建的艺术精华,一并在祠堂里表现出来。


就比如北滘碧江的苏氏大宗庙:对门一镜二亩见方的白石小塘,门前挺立着高大的“太史”牌坊;祠堂主体面阔五间,深四进;除了祭坛以及举行祭祀仪式的三进大厅堂外,还有值事厅、仪仗厅、贮物室、客厅,甚至厨房。在这些建筑群中,还矗立着“名宦乡贤”“博学鸿词”两座牌坊。祠堂所用木料,清一色是坚硬的黑木;两面山墙则是用牡蛎壳砌成,墙壁坚厚稳重,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是顺德古建筑中特有的建材。


讲到这里,我们的问题就已经得到了解答。


如果暂时抛开其所含的封建糟粕思想,这些祠堂,正是民俗的写照、是顺德古建艺术的结晶、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顺德人向来有承先启后的美德,侨居海外的众多同胞,其强烈的思乡之情往往就萦系在祖国和宗亲这两个观念上。顺德祠堂保留的意义就在于此。


编辑:张紫雯

来源:顺德政协等综合整理

图源:顺德城市网网友“岑炳超”“嘻先生”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