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高家琪在60岁生日当天完成了“最后一献”,至此,他已坚持献血24年,共计188次,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从199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也就24年。
生日当天献血的高家琪
作为顺德城市网多年的“粉丝”,我们都亲切喊他“大肥”。高大健硕的形象,很健谈也很喜欢笑,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感。
跟着“大肥”一起来到顺德区中心血站,我见证了这个“热血男子”平常而有意义的一天……
《献血法》实施,他首次献血
出发的路上,我们聊到第一次献血的经历,原来,来自大良的高家琪是顺德区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第一批见证者。
高家琪第一次献血是在1998年11月,《献血法》实施的次月。
高家琪夫妻两人一直比较关注我国血液事业的发展。起因是多年前,高家琪的岳母曾经在进行手术时急需输血,幸而有合适的血得以及时救命,才让手术得以顺利完成。自那时起,他们深刻体会到献血的意义之大,能拯救他人生命,能给一个家庭希望。
《献血法》实施之前,我国一直是实行有偿献血,血液来源安全性得不到保障。199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无偿献血制度之后,血液安全性大大提高。高家琪爱人得知这一消息,在10月底就自己先去主动献血了,回来跟高家琪一说,高家琪也不甘落后:“我也喜欢做好事的!她告诉我之后,我也去献血。”
“我要献400毫升的。”第一次去献血,高家琪十分积极,却被告知首次献血只能献200毫升,还觉得有些可惜。“几分钟就搞定了,其实没什么感觉。”
2022年,有仪式感的“最后一献”
高家琪说话不仅条理十分清晰,中气也很足。身体素质之所以好,他说其实是有意为之。
国家提倡的献血年龄是18岁至55岁,符合健康要求的多次献血者才可延长至60岁。这些年来,为了保证自己身体能随时满足献血的条件,高家琪在日常生活中也一直注重自己的饮食、作息,也时常做运动。
10月11日,是他的60岁生日。“我早就想好了,60岁生日,最后一次献血,想要有点仪式感。”这天,他在爱人的陪伴下,来到血站完成了最后一次献血。血站为了感谢他对顺德区无偿献血事业的支持,还为他准备了一个温馨的生日庆祝仪式。
温馨的生日庆祝仪式
填写资料、测量血压、检测血样,这样的流程与以往的187次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一次他的脸上多了一份不舍。
他说:“如果现在政策改了,能献到65岁,那我又可以继续献了。”
24年共188次,他有求必应
对于“24年”“188次”,他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大家不要太注重次数。”
献血类型不同,间隔频率也不同,间隔时间短,自然捐献次数就可以较多。所以他认为献血重点不是次数多少,而在于能否坚持。贵在坚持,难在坚持。但说到自己长达24年的献血之路,高家琪却并不觉得这有困难,只是自然而然的行为。
“我没什么想法,能献就献嘛。”
有一次,他接到血站的电话,医院有病人临时需要输血,而此时的他正在电厂上着班。那怎么办?“那就跟领导请个假啰,我们的领导很支持献血的。”当时工作的地方离血站很近,请了假后立即就去献血。
因为成分血采集一般在临床需要时才采集,所以几乎每次都是临时有需求,每当血站找到高家琪,他都有求必应:“只要血站有需要,找到我,我就去”。
从“我”延伸到“我们”
“如果只是个人行动,再怎么努力,献血的量和次数都是有限的。”
高家琪首先影响着身边的人。高家琪的儿子受父母的影响,成年以来就一直坚持献血,“这也是一种传承,希望可以一代接一代地坚持下去。”高家琪身边的朋友更都是“同道中人”,别人见面问最近过得怎么样,他们见面问什么时候去献血。
同时,高家琪还紧跟潮流“玩”起了网络,经常在顺德城市网以及他自己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上,普及推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分享无偿献血相关的感人时刻和新闻。
高家琪用镜头记录献血故事
高家琪喜欢拍摄,平时做志愿时经常会为其他献血者、工作人员拍摄照片留作纪念,或者上传到自己的公众号、社交平台,用作活动宣传。“我想通过我在网络上的宣传,让人家知道哪里可以献血,让大家有疑问的可以来我这里寻求解答。”当他参加核酸检测志愿者等其他社会团体时,就会加入这些团体的微信群,把献血相关信息通过群聊分享来让更多人看到。
“有人问就好,最怕没有人问。”高家琪笑着指了指他的手机,“你看,昨天这个群就又有两人来加我咨询献血问题。”
“由‘我’延伸到‘我们’,连接起这一串串故事,让更多的民众知道无偿献血,知道造血干细胞捐献。”高家琪说,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顺德区中心血站在逃员工”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达顺德区中心血站,一进门,里面的医务人员亲切地喊了一声“琪哥”,刚巧她临时有事需走开一下,这里就留给高家琪先照看。
摆齐宣传册,补充给献血者的食物,引导献血者扫码、测体温、填登记表……这些事情高家琪可谓是驾轻就熟,不愧是顺德区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的“元老”。从服务队2006年成立直到现在,志愿服务时数超过8千小时,为献血志愿者服务的时间甚至比一些员工在顺德区中心血站的工作时间还长。
那天我们遇到了一个小插曲。一名献血者献血前特别的紧张,针穿刺下去不到一分钟,采血护士还在和他聊着天,突然就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竟然出现了献血不良反应。“琪哥!琪哥!快来帮忙!”护士立即拔针,并大声喊着,正在门口指导献血者填写资料的高家琪闻声,几个跨步进来。他虽然个子高大,行动却很灵活。抬凳子让献血者平卧垫高腿,一套平时训练有素的操作急而有序,献血者苍白的脸上慢慢恢复血色。
这样的情况高家琪不是第一次遇到,他说这其实都是正常现象:“在献血时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多半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或休息欠佳等引起的脑部短暂供血不足,会有头晕的感觉,只要让献血者平躺,解除紧张情况基本上很快就会消失。”
若非知道高家琪职业,城网君必然会以为高家琪是顺德区中心血站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处理起突发问题来才能如此老练。心中敬佩油然而起,城网君愿称他为“中心血站在逃员工”。
高家琪为献血者拍照留念
我们去血站的那一天恰好是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一周年的志愿者曾女士来献血。顺德有24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都是在高家琪的陪伴和鼓励下完成捐献。曾女士说,高家琪是她的榜样,是一个能不断散发温暖和力量的人,“我觉得像琪哥做了那么多年的志愿者,自发地做了那么多工作,这份坚持真的特别了不起。”
60岁,献血虽停,公益未止
返程的路上,我们聊到了退休后的打算。
“退休以后就有更多充足的时间,为社会多做点贡献。”
“其实志愿者的良好服务可以营造一个地方很好的献血氛围,你可以看到顺德整个氛围都是很好的。”高家琪用事实佐证他的观点:“我们顺德血站的库存就经常‘爆’了。”这些年来,顺德的临床用血需求达到100%满足,千人口献血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保障了全区300多万人民群众的用血安全和需要,甚至还能支援外省。
完成了这个月的工作之后,高家琪就正式退休了。“以后不能再献血了,就继续做志愿者,除了献血方面,像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需要志愿者的地方都会去做志愿。”
穿着志愿者服的高家琪
除了献血事业,高家琪还积极参与其他志愿活动。今年,他已经参加了16次防疫志愿活动,防疫志愿服务时长已经有679小时26分钟。
“您好,请佩戴好口罩”“您好,请打开微信扫一扫场所码”“请您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验码,感谢配合”……这些是他再熟悉不过的话语。有时候紧急情况,志愿活动甚至要做到凌晨,4月11日晚上,他刚结束伦教体育馆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又紧急赶往伦教高速公路出口协助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并一直忙碌到凌晨12点。
白色衣服为高家琪
高家琪正在做志愿
尽管如此,他却不觉得苦累,反而是很享受志愿服务带给他的收获与喜悦。
快乐做志愿的高家琪
60岁,高家琪的献血生涯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他的志愿之路一直在路上。
编辑:张紫雯
图源:张紫雯、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