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周①|曹溶萍:让每一位孩子都活得有尊严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今年的9月开学季,顺德区各镇街多所学校建成或升级改造,还引入了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让优秀的教师培育出优秀的人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将视角转到这些刚来到顺德的“辛勤园丁”,通过质朴的笔触、感性的镜头,记录下他们的“开学第一周”,为教师们的教育情怀致敬。


人物档案


姓名:曹溶萍

年龄:25岁

学历:研究生

毕业学校:华中师范大学

任职学校:顺德启智学校 特殊教育教师(一3班副班主任)

一周感言:非常有挑战性,非常激动能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希望能帮助到这些孩子。


这个世界上,有一群特殊的“小精灵”,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去呵护成长,需要用更多的包容和耐心去引导进步。而曹溶萍就是这群“小精灵”的呵护人之一,顺德区启智学校的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师。


曹溶萍老师生活照.PNG

曹溶萍老师是个很阳光的人。


“我认为值得,我就去做了。”


俯下身子轻声低语,手把手引导孩子纠正错误,轻轻抚头温柔鼓励,曹溶萍正带着自闭症的孩子们耐心地玩拼图的游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给予他们比普通学生更多的包容和引导。”曹溶萍说到,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教一遍就能懂的事情,对于特殊的孩子们来说可能要重复教几十次甚至是几百次,而且也会因为孩子本身自闭症的缘故,出现一些比较反常和或怪异的行为,比如不停地去开关教室的灯、通过尖叫或者是乱跑来引起注意,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去理解他们、去关注引导他们而不是批评和责骂。


据了解,曹溶萍所在班级一共十名学生,其中7名学生都是书面确诊的自闭症患者,其余的三名也拥有着不同程度的自闭倾向。曹溶萍表示,班级里的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性很大,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每个孩子,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味地强求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她更加愿意让孩子在每日的耳濡目染中渐渐进步。


曹溶萍说,特殊教育跟普通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先拥有自理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再进一步地去培养他们的自立和自强,让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非常有趣也非常具有挑战性。”曹溶萍分享道,自己当初接触到特殊教育这一行业虽然是偶然,但是在不断学习和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意识到了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在特殊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曹溶萍不顾家里人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遵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投身于特殊教育这一行业中。“我认为值得,我就去做了。”简单的一句话背后藏着的是曹溶萍勇敢追求自我的勇气和对特殊教育的热情。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操场踢足球.PNG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操场上踢足球。


“我会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成长”


在开学第一周的教学初体验中,曹溶萍表示自己非常的开心,“我希望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帮助这群特殊的孩子们拥有自理和自立的能力,让每一位孩子都活得有尊严。”为了让学生们在第一堂课上拥有更好的课程体验,曹溶萍一天之内跑遍各个镇街,在开学之前对班级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了家访,通过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去了解到孩子的基本情况。


曹溶萍老师在办公室认真备课.PNG

曹溶萍老师在办公室认真备课。


“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去准备我的第一堂课。”除了熟悉班上每一位孩子的资料之外,曹溶萍在第一堂课的设计上也花了很多心思。为了能够快速地摸清楚学生们的能力情况,曹溶萍设计了三个小游戏——开火车、丢沙包和跳呼啦圈。“丢沙包的过程中要听‘丢’这个指令,就能够知道孩子听指令执行的一个能力。”曹溶萍介绍道,通过课堂上做小游戏的互动,能够很好地去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拉近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当被问到课程开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曹溶萍略显惆怅地说到,自闭症孩子的集体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要做到够兼顾每一个孩子个性化教育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整体课堂的纪律情况,对于现阶段的她来说还比较难很好地去把控课堂的节奏和维持课堂的纪律,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经验去进行提高。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到特殊教育,愿意投身到这一领域中来。”曹溶萍的笑容像暖阳一样,呼吁着更多的光照进特殊教育的课堂。


编辑:陈春雅、李彩潇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