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去鳞、起肉去骨,一条鲮鱼就被处理干净,放入少许盐、鸡精、生粉、糖、油等进行调味,然后顺时针方向开始搅打,让鱼肉上劲,形成白里透青的肉筋,捏成小饼模样,缓缓放入油锅煎至两面金黄,不到十分钟的功夫,一盆香喷喷、软嫩嫩的鱼饼辣椒就做好了!
香喷喷的均安煎鱼饼。
不等香味挥发,均安沙头厨娘就连忙摆盘端到志愿者们餐桌上,看着色泽金黄的鱼饼辣椒,志愿者们立刻食指大动,弹嫩爽滑的口感慰藉志愿者们疲惫了一天的身体,为他们补充能量。除了鱼饼,咖喱鸡、咖喱蟹、冬瓜卷等都是均安厨娘“拿手好戏”,曾经漂洋过海的“妈姐菜”,如今在均安沙头厨娘队手中传承,变得更具有均安“乡土气”。
旧祠堂巧变共享厨房,呼朋引伴创立沙头厨娘队
干净、整洁、明亮,是均安沙头共享厨房给城网君第一印象,展示墙上,还有曾经下南洋的“自梳女”照片,氤氲的烟火气中,均安沙头厨娘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当时就想着把一帮老朋友聚集起来,将均安‘妈姐菜’发扬光大。”均安沙头厨娘队队长、67岁的欧阳结英表示。在最开始,均安沙头厨娘队没有活动场地,沙头社区居委会就积极链接资源,将闲置的东皋黄公祠进行改造,粉刷墙面,购置设备,打造出共享厨房空间提供给均安沙头厨娘队使用。
改造后的共享厨房专门开辟了一块阵地描绘当年下南洋的“自梳女”。
有了固定活动场所后,均安沙头厨娘队又遇上了新的难题:人手不足,从哪里扩大沙头厨娘队伍?
均安沙头厨娘黄佩霞、欧阳结英、黄月莲。
“莲姐擅长做糖醋鹅,我就拉她进来专做糖醋鹅,佩霞煎的辣椒鱼饼一绝,我就经常喊她帮忙。”谈起“拉人入伙”的小技巧,欧阳结英颇有心得。得益于沙头社区丰富的社区活动,欧阳结英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唱粤曲认识的黄佩霞,跳舞认识的黄月莲,都在她的软磨硬泡下加入了沙头厨娘队。
均安沙头共享厨房照片墙。
但欧阳结英却不是什么人都会拉入队伍,她有着自己的一套“招人体系”,“好吃懒做的不能要,没有爱心的不能要,没有责任心的也不能要……”
均安沙头厨娘正在给青年们展示煎鱼饼。
在欧阳结英的严格把关和呼朋引伴下,均安沙头厨娘队从最开始的3个人发展到如今的40多号人,成为均安沙头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不辞辛劳做爱心餐,均安厨娘身体力行支援抗疫
而比均安沙头厨娘精湛手艺更为靓丽的,是这些厨娘不计回报、甘愿奉献的“均安爱心”。
均安沙头厨娘队为长者制作爱心餐。
“沙头社区有许多鳏寡孤独,我们经常做一些爱心餐送给他们吃,这已经是我们这里的传统了。”欧阳结英表示,每到长者爱心餐时间,均安沙头厨娘队就会买好食材,做一些糖水和点心送给附近养老院或者独居的老人,有时候也会做一些爱心餐赠送给老人,让他们感受社区温暖。
不仅如此,今年7月,均安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持续的高温“烤”验着志愿者们的心灵与身体,均安沙头厨娘队第一时间响应,制作了清凉糖水和爱心餐给志愿者,解决他们饮食问题,成为防疫抗疫最坚固的后勤力量。
“看到这些小伙子那么辛苦,我们能帮就帮,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疫情就能早点过去。”欧阳结英如是说,爱心便当往往一做就是几十上百份,厨娘需要不断地煎炸煮炒,繁琐的工作很容易让人心生厌烦,但沙头厨娘队从无怨言,尽心尽责完成每一份便当,送到志愿者手中,温暖他们的身心和脾胃。
如今的均安沙头厨娘队又有了新的目标,传承好“妈姐菜”,让更多青年人加入进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妈姐菜的学习和制作。
刚刚过去的均安七夕自梳女文化节中,均安沙头厨娘队的身边多了更多年轻的身影。在欧阳结英等均安沙头厨娘带动下,参与的青年们放下手机,拿起筷子,将切好的馅料均匀搅拌。冬瓜卷、煎鱼饼等“妈姐菜”代表菜色闪亮登场,青年们欢声笑语中,让人看到“妈姐菜”传承的新路径。
“如今的‘妈姐菜’和40、50年代的菜色有了很大的不同,要传承下去就离不开青年的力量,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妈姐菜’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欧阳结英表示,她希望社区和镇政府能推出更多学习活动,发动更多青年参与到“妈姐菜”的学习,将这种独特的“美味”留住。
均安沙头厨娘正在制作“妈姐菜”。
据了解,均安目前13个村社区都有自己的厨娘队伍,她们有的烹饪“妈姐菜”,有的烹饪家常小菜,别具风味,是最具“乡土气”的均安美味,这样的均安厨娘,快来了解一下!
编辑:李俊杰
图片来源: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