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强降雨影响
顺德多地水位上升
有一个地方因此重现旧日“奇景”
没错!就是甘竹滩!
甘竹滩因江水撞击礁石形成水花
犹如千堆雪
其剧烈撞击所迸发的雷霆之声
蔚为壮观
在清代康熙、雍正年间
就有“甘滩雪涛”的美称
当时也被列为凤城八景之一
甘竹滩发电站 李海廉摄
“羚峡开门户,牂牁万里来,频生霜石雾,常放雪山雷,云气侵祠庙,龙腥散社台,滩师思解缆,行止忆潮回。”
这首诗便是描写“甘滩雪涛”的经典诗词。
然而
甘竹滩因水急滩深
是顺德有名的“鬼门关”
在这里上演过不少人间惨剧
最骇人的莫过于
1937年的民族渡海难事件
三百余人被吞没于汹涌的滩下
▼
《顺德县志》记载:“民国26年(1937年)1月20日,航行广州至江门的‘民族’号客轮在甘竹滩触礁沉没,溺死300余人。”
“甘竹滩,鬼门关,船过要沉,
艇过要翻,鹩哥飞过要拐弯。”
“甘竹滩水猛如兽,行船过滩甚担忧,
船翻人淹常出现,不知多少人家血泪流。”
这些民谣道出了
昔日人们对甘竹滩险阻的恐惧
1937年的民族渡海难事件发生后,1952年3月珠江水利总局到甘竹滩炸除“香炉石”礁石309立方米以降低通航危险度。
1971年,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开建,历经了三年零四个月艰苦卓绝的建设。
1974年5月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全部竣工,此后,这里成为集发电、通航、防洪等功能于一体的利民工程。
从此,甘竹滩鬼门关的噩耗,成为历史。
2009年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正式退役,直至2017年,甘竹滩洪潮发电站迎来新生,变身为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历史展示馆。
如今,如果你来到甘竹滩
你能看到旧厂房、旧水闸、历史展示馆
……
历史的痕迹里
满满都是顺德制造的印记
见证着顺德人“敢为天下先”的辉煌历史
▼
这座发电站是顺德制造的骄傲
小到螺丝钉
大到发电机组、铣床、水轮机三米叶片
都是顺德制造
且从开始设计到施工、制造设备、安装
全部是顺德人搞定
顺德的智造——甘竹滩发电站
当年,甘竹滩发电站的建设分两期工程,第一期于1971年1月1日破土动工,发动群众,全民办电,提出“自己设计、自筹资金、自造设备、自己安装、自己施工”的“五自”建设方针。
第一期建成后当年的发电量276万度。第二期工程于1974年2月完成,装机12台,单机容量为250瓦。
蚂蚁啃骨头,万人会战甘竹滩(来源于顺德区档案馆馆藏,摄于1971年,档号6-F1.22.1-001.33)
甘竹滩发电站的建设引起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1973年至1978年间,谭政、陈永贵、沙千里、郑国雄等多位领导人先后到过甘竹滩发电站工地视察。
县革委主任闫普堆陪同陈永贵副总理(左)视察甘竹滩工地(来源于顺德区档案馆馆藏,档号6-F1.1.1-003.18)
建成后的甘竹滩发电站,轮船可畅通无阻,同时通过船闸的开关调节洪水流量。发电站提高了排涝能力,化水害为水利,是一个具有发电、航运、水利多功能的效益工程,吸引了国内乃至发展中国家的水利专家纷纷前往学习。
建成后的甘竹滩发电站和船闸(来源于顺德区档案馆馆藏,档号6-F1.22.1-001.34)
甘竹滩电站在微水头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是顺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辉煌成果。顺德水电局和电站工程指挥部作为主办设计和施工单位,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奖”。
在没有机器辅助的年代
顺德洪潮发电站实现了
人手围堵截流徒手开挖
全靠人手和钢铁般的意志
堆砌起有历史性划时代意义的洪潮发电站
满足了整个顺德70%的用电
一千二百天的日夜不息
一万二千人的风雨兼程
十万二千立方米的土方搬运
最终将恐怖雪涛化作平湖阔岸
更化作顺德汩汩不绝的电力源泉
成为顺德从农业县走向工业巨城的巨大支撑
甘竹滩发电站李海廉摄
如今的电站
接待着源源不断的
顺德各个地方的党员和各地的游客
向他们讲述着当年的顺德人民
艰苦奋斗和攻坚克难的故事
退役发电站为新时代基层党建“发电”
随着时代的进步,甘竹滩发电站已经“退役”了,但走进新时代它又重新肩负起了新使命。2017年,甘竹滩发电站成为顺德区第12个党员教育基地。
甘竹滩发电站
作为顺德现代水利史上大规模开发水能资源的重点工程,甘竹滩发电站的建设蕴含了上万名党员群众的力量,其体现的“攻坚克难、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对于当下广大党员干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
甘竹滩发电站内部
如今,已停止使用的甘竹滩发电站不仅是西江河上的一道风景线,还成了党员教育基地。基地内现存的建筑和设备,以及保存完好的历史资料、生产工具等等,激励着顺德的党员干部继续传承和发扬前人的理想信念,立足岗位作奉献,敢于担当善作为,爱岗敬业求进取。
甘竹滩发电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廖冠明说:“建设甘竹滩发电站时成立了一个党员小组,带领7000多名青年一起建设,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求实奋进。现在,甘竹滩发电站是顺德第12个党员教育基地,其承载着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价值,对当今党员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最后
城网君想考考大家
知道凤城八景其他都是什么吗?
凤城八景
以下作品说明
采录自佘曼陶《浅谈“凤城八景”》
01凤岭朝晖
凤岭即凤山雅称,山脚有一座西山古庙,又叫西山岗,当时山顶建有半月亭一座,登临其间,纵目四眺,凤城风貌,尽收眼底,特别当朝晖初上时,风景犹为优美。
02锦岩夜月
锦岩在凤城北区,古庙依岗而建,曲折回廓,结构别致,十分幽雅。岭南三忠之一的陈岩野,曾在此设帐,故成为有历史意义的游览胜地。文人墨士,喜临其间,吟诗作画,明月当空时景色更宜人。
03丹井流香
丹井在原埠南路玄真观内。据老人忆述,儿童时曾记得该井傍有一块石碑,刻上丹泉两字云云,惜已被填塞不复旧观。
04十里松风
又叫云路松风,现松树已没有了,据说由云路起至青云塔止沿大堤种上松树,故称十里松风。青云塔原叫神步塔,建于辛丑年十二月,该塔虽历时久远,但颜色常新。
05太平春雨
旧寨塔原叫太平塔,始建于万历己亥年,塔顶生榕树,古雅非常。顺德有民谣:“青云塔演新不演旧(演,俚语,只准许的意思);旧寨塔演旧不演漏。”两塔是各有特色的。
06甘滩雪涛
甘竹滩自古公认属险滩,水势凶猛人们视为畏途,因此水自牂牁江出羚羊峡,经九江至石壁,聚石衔击如雪花飞溅,甚为壮观。滩中有一石突出水面如水岛,名叫花洲,解放后在此建发电站,就利用这小岛作中间桥墩的。
07福岸烟波
原福岸堡枕龟山,有岩洞甚深邃,傍有奎福寺,该寺是始建于南宋,清代乾隆十四(1749)曾重修,立有碑记。
08鳌峰夕照
鳌峰山邻近星槎,在城西南四十里三华村,有石壁,高十余丈,周三里。
凤城八景你都见过哪几个?
应该没有人全都见过吧?
编辑:议令
来源:顺德城市网、顺德档案馆、佛山市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