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学法】考试作弊,会构成犯罪吗?

今天是2022全国高考第二天。针对“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甘肃考生作弊”一事,今日(6月8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答复称,该考生数学成绩无效,同时该考生将无法再参加后续高考考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正在对该情况进一步处理,将及时发布情况通报。


考试作弊,会构成犯罪吗?今日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教育部2012年修订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明确,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或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这些行为中就包括“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等,具有法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当次考试各科成绩无效。


同时《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九条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这些情形包括“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三十条还规定,教育考试机构应当建立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保留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人员的相关信息。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中记录的信息未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删除、变更。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可以依申请接受社会有关方面的查询,并应当及时向招生学校或单位提供相关信息,作为招生参考条件。


考试作弊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中,针对考试作弊,共规定了组织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和代替考试罪三种情形,如果构成犯罪,则依法要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尚不能确认该考生的作弊行为是否是被组织的作弊行为。温馨提醒,大家在各种考试中,要诚信考试,严守规矩。


编辑:潘洁玲

来源:综合整理新京报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