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顺德名厨,号称“金眼煊”的民国“御厨”彭煊的故事,您又知道多少?
彭煊(1902-1949),绰号“金眼煊”。12岁入行当学徒,后跃升候镬大厨,受高薪礼聘,曾在大良、广州、番禺等地高级酒楼从厨。
抗战前几年,是年富力强的彭煊春风得意的黄金岁月。那时他在广州十大茶室之一“在山泉”掌勺。“在山泉”因环境幽雅、食器精美而成了国民党政府高官招待所。作为主厨,彭煊以其拿手佳肴接待过宋子文、李宗仁、白崇禧等高级军政要员,可算是民国“御厨”。
回顺德后,彭煊干到哪,旺到哪,特别是光复后,他与高徒霍尧合资经营银龙酒楼(旧址在碧鉴路),替财主佬上门到会,或为豪绅名流包办筵席,生意红火。其美食“粉丝”有前县长周之贞母亲、清晖园主恩官、银行家李介甫、名医潘定宇等。
彭煊确实烹技精湛,出品精美。当时一般厨师还不会抛镬,而彭煊却“抛镬犀利”,手法纯熟,动作敏捷,他的小炒镬气撩人食欲,代表菜有炒水鱼等。另一特长是调味“一抓准”。他率先适量使用进口“味之素”,给人以新口味。不论捻几道精致小菜,还是制作几十桌大筵席,其出品同样味美。
他有四样绝技:
一是“松翅”,他松发的鱼翅根根像豆芽般长,烹后不过火,不断烂;
二是烤鸭,用火文而不烈,转叉快,鸭子烤得饱满油润,色如琥珀,皮脆肉嫩,鲜香酥美;
三是焗雀,他制作的焗酿禾花雀“胸怀嫩玉香冲盖,体裹霓裳眼耀明”,被后人载入顺德史册中;
四是做斋,他做的罗汉斋比鼎湖上素还要高雅脱俗,佛香氤氲。
1949年秋,彭师傅以15两黄金在大良蓝田巷购得近千平方的大宅一所,打算改建成园林式酒家。可惜天妒名厨,彭煊因积劳成疾,在大良解放后不几天就与世长辞,享年仅47岁。
编辑:左翠银
来源:《食典寻源——顺德名菜的美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