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网视点:如何活化善用历史建筑,是篇“大文章”


编前语:我们推出《城网视点》评论栏目,表达城网及关心热爱顺德的网友对顺德发展、建设的点滴思考与建议,对顺德的每一个进步鼓与呼,为顺德的每一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希望为这座城市的更加美好贡献我们共同的智慧。



■关外


12月21日,历经两年时间、修缮一新的陈岩野先生祠正式对外开放。这座被赋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承载着大良和北区社区历史记忆的古建筑终于“活”了起来。

据记载,陈岩野名为邦彦(1603—1647年),顺德龙江人,为南明抗清英雄、“岭南三忠”之首,深具民族气节之余,诗文俱佳,是“岭南前三家”之一,曾在大良城北锦岩山下授徒,世称“岩野先生”。

300多年来,陈岩野先生祠几经改动,加之年久失修,多处受到严重破坏,渐渐被世人遗忘。2018年,顺德区政协调研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时意外发现陈岩野先生祠,政协委员麦立军撰写了提案,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当地居委会的重视,于2018年11月启动修缮活化工作。

地处岭南水乡的顺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大量的历史古建,尤其是祠堂,在民间有“顺德祠堂南海庙”的美誉。陈岩野是历史忠烈,更是岭南一带有历史和文化影响力的人物,修复陈岩野先生祠意义重大。

然而,如何活化善用历史建筑,提升城市内涵与魅力,同样是一篇考验智慧、值得用心书写的文章。据媒体报道,北区社区计划将修缮后的陈岩野先生祠与锦岩公园、陈岩野墓连成一线,整编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阵地,推动陈岩野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担当精神的回归。

笔者对此表示赞同。众所周知,在满足物质生活之后,广大市民开始追求品质生活,对城市公共设施尤其是休闲空间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将修缮活化后的古祠堂发展成为公共文体服务阵地或文化传承窗口,让市民大众获得更多的学习、观赏、娱乐、休闲的权利,正逐渐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

与此同时,笔者发现,不少修缮活化的顺德古祠堂、古建筑,仍停留在静默的状态。顺德的状元文化、祠堂文化、工业历史、人文水乡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如何用好用足、找到可持续的方式活化更新十分关键。

笔者建议,政府或当地社区可向社会公开寻求合作机构,引入社会运营的新模式,注入商业管理元素,用创意将古建筑、历史文物转化为独特的文化地标,政府可给予合作机构相应的扶持资金,或赋予一定时期内的历史建筑租赁经营权,收取低廉资金,从而提高机构参与的积极性,让历史古建筑持续“活”起来。


更多城网视点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