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腻饱滞的禽畜变媚舌妙品,顺厨演出了庖厨喜剧

禽畜是顺德人的治馔靓料,化身佳肴无数。


顺德人慧眼识料,善于选材。


他们青睐吃蟛蜞、螺、蚬长大的广南麻鸭,利用其个型中等、骨细皮薄、脂肪较少等优点,烤制以瘦取胜、味道醇厚的“挂炉鸭”或“琵琶鸭”; 他们更喜欢精选骨细肉丰、皮下脂肪较厚的乌鬃鹅,烤制成肥腴滴油、皮脆酥香的“羊额烧鹅”。顺德人烧乳猪则专拣嘴短、耳短、脚短、皮薄的本地猪,烧好后肉嫩皮脆,香酥味浓;而他们焖狗肉则喜挑“砧板头”、“陈皮耳”、“筷子脚”、“辣椒尾”的黄狗,成菜后酥烂嫩软,神仙闻香,两脚不稳。


2.jpeg

摄/顺德城市网美食网友“猪唛”


顺德人巧于取长补短,点石成金。


他们能让带有异味或肥腻饱滞的禽畜化为媚舌妙品。他们或把荤素结合,或将肥瘦搭配,或让酸碱中和,或辟臊去膻,或化腐朽为神奇,演一出出庖厨喜剧,演绎一套套鼎铛魔术。可不,用炒过时米沙给五花肉增香添爽,同时吸其猪油而受滋润,二者同杰而成香浓味美的 龙江米沙肉”; 他们将“瘦物”吞装胂的猪肉巧加相间相登扣您,制成“北滘香芋扣肉”可调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他们只消用糖醋给酥炸肉块勾左解腻,便成可口醒胃的“陈村咕噜肉”; 而极臊膻的猫,他的口须清除其脊髓和脂肪,加竹蔗一两节、当归三几片同炖顾金使这款“清炖老猫公”肉滑香浓,异味已如春梦,了无印痕。


1.jpeg

摄/顺德城市网美食网友“猪唛”


顺德人善于把禽畜粗料加以巧手精制,烹成令人合指大动的美味。


看,他们把不登大雅的猪大肠头(猪直肠)加以红烧,使之爽脆可口,并出其不意地赋予“烧笋尾”的雅称,名素实荤,颇多意趣;人们更将贱物猪皮滚烩,晒干, 油炸至通透,再泡开,做成浮皮(雅称“仿燕”),与鸡丝同烩而成传统名菜“鸡丝仿燕”; 顺德人甚至连向来无人问津的鸽嗉囊都不放过,他们将此囊彻底清洗,酿人鲜爽的虾胶,扒以鲜美的蟹肉,饰以翠绿的西兰花,便成食味、口感、造型均属上乘的创新名菜“蟹肉百花酿鸽嗉”。


3.jpeg

摄/顺德城市网美食网友“猪唛”


鸭掌骨多肉少,顺德籍香港名厨周权忠师傅以上汤煨熟,再与肥美的小白菜心同炒,制成“射雕”名菜“炒白菜”, 得到美食家蔡澜好评。


此外,顺德人精选禽畜的美味部位,别出心裁地精制奇特的“捻手小菜”, 给人以“吃得刁钻”的印象。这些名菜灿若繁星,诸如“豉汁蒸板底筋”、“菜远炒黄喉”、“肚蒂炒肫球”、“猪后颈肉蒸南瓜”、“豉汁煸竹肠”、“白焯乳牛脚皮”、“鲜笋炒牛舌”、“酥香鸭下巴”、“碧玉扣” (鹅腿关节间的那小块软骨)等等,不胜枚举。


顺德人还善于根据季节变化而烹制禽畜菜品,作为食补食疗佳馔。


夏收时节上市的早禾鸭肉嫩味美,顺德人用以煲、炒、蒸、焖、烧。他们考虑到早禾鸭肉质含水分较多,制成“扒鸭”不大合适,至于用来煲汤,也不宜久煲,仅熟便可。于是,他们根据食疗需要和气候特点,选择适时当令的配料烹制鸭肴:春食“香莲八宝鸭”, 夏吃“鲜莲鸭羹”、“荔荷煲大鸭”、“姜芽鸭片”、“凉瓜鸭片”、“子萝鸭片”,,秋吃“苹婆鸭”, 冬吃“绍菜扒鸭”。应时择食,可谓天人合一。


5.jpg

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三叶枫”


另外,顺德人对千百年流传的“冬至鱼生夏至狗肉”说法也深表怀疑。他们认为“至”当作“止”,“盖鱼生性寒,不宜于冬;狗肉性热,不宜于夏,故止而不食也” (民国《龙山乡志》)从中,也可看出顺德人不囿于旧说,只求运用之炒,存乎一心。


来源:《美味顺德》(廖锡祥、李健明)

编辑:李晓华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