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天才被埋没了一个世纪,生卒时间成了迷

天才总是与人不同,醉心书画艺术、却桀骜不羁、愤世嫉俗,藐视传统的观念和秩序,追求自由开放。上一期我们已经了解了岭南画家苏仁山的“叛逆”故事(被誉为“中国的梵高”,他不著名却堪称伟大),今期将继续跟大家一起来读读他的才华是如何被挖掘的?


历史发现 旷世的伟大天才


3.jpg


苏仁山1850年春天病死狱中,年仅36岁,殁后几乎被埋没了一个世纪,直到北伐战争时期,日本驻广州领事须磨弥吉郎,偶然在一间铺子里发现了苏仁山的遗作,大为惊奇,接连搜购了近百件作品满载而归,自此才逐渐引起世人注意。


一位叫简又文的学者,在1940年举办的广东文物展览会上率先提出苏仁山其人其画,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的注意。从此,美术史家便把苏仁山誉为“广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旷代的伟大天才”。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李克曼教授也编写了一本英文版的《苏长春画》。于是,苏仁山的画在国外传播开来。


到1970年,关于苏仁山的研究成果有重大突破,简又文(1896-1978年)《画坛怪杰苏仁山》一书在香港出版,同时,又有比利时学者李克曼(PierreRyckmans)专著《苏仁山——逆子、画家、疯人的生平与作品》以法语和英译本面世。两书资料至为详尽,后来的研究都以此作为基本依据。


《艺林一枝》(黄苗子著,三联书店2004年1月,18.00元)是《画坛师友录》一书的姊妹篇。书名取自一句古诗:“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黄苗子对清末广东画家苏仁山推崇备至,称之为天才,必须介绍给全世界。


他认为,在两点上苏仁山贡献卓著,一是他独创的以焦墨线为主的风格,乃中国画发展到晚清时代的奇迹;二是画上的题跋,经过郑板桥、金冬心、李方膺等人的努力,到了苏仁山,已是前无古人。


2005年4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苏六朋苏仁山书画展开幕,苏仁山的画作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4.jpg


历史悬疑 苏仁山的生卒时间


梵高一生只有短短的37岁,苏仁山也只活了36岁,又因为经历相似(恋爱不幸、与父亲关系不好、狂狷),所以他被称为中国的梵高。


但苏仁山究竟活了多少岁,在画界还存有颇多争议。现在大家多依据博物馆藏苏仁山画原作来定,出生年为1814,卒年1849。但俞剑华凭《岭南画征略》上的记载也写过文章,称其生卒应为(1821—1861年),因为现在发现其最晚作品是1859年,还有民间收藏者称所藏《羲之换鹅图》乃为1858年所作。


假如这些画作都是真迹,苏仁山的一生就真的成为一个谜了。


往期推荐:

被誉为“中国的梵高”,他不著名却堪称伟大


来源: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编辑:李晓华


扫码下载

知识产权及侵权行为声明:

未经顺德+APP应用平台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APP应用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顺德+APP应用平台相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APP应用平台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若发现顺德+APP应用平台有内容侵权行为,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处理。

关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