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空间是故事发生和交换的场所,而小店便是一个众多故事流动交汇的载体,是我们对一座城市最初回忆的链接点。那家你下班后常去的大排档,如今门窗紧锁;那个曾陪你通宵加班的24小时书店,往后也不知还能开多久……速朽的世界里,很多东西看过就忘,让我们一起抓住时代里稍纵即逝的点点星光,用文字打败时间。
疫情反复的2020年,许多企业倒闭了,实体书店也不例外。广州24小时不打烊书店1200bookshop在四月发了篇《一个叫1200的书店决定去死》,宣告了实体书店的艰难处境。而很多人不知道,顺德也有一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今屋。8月2日晚,城网君穿过一条安静的小巷,来到了这家由镬耳屋改造的岭南风书店。
傍晚夜幕下的今屋书店。
疫情存活秘诀:影视是主业,书店只是情怀
虽然这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但疫情期间门口写着10:30 关门。书店的大门是一个传统岭南民居的木门,上面印着两个卡通形象的门神。因为不是周末,整个书店十分安静。
传统岭南民居的木门,上面印着卡通形象的门神。
一楼是餐饮吧台和文创产品展示,其中有个香气体验区,可以闻到春夏秋冬的味道。二楼是满满一排藏书格,从书的名字隐约可以知道藏主的阅读偏好。阶梯右转,锥形橘色吊灯下是一张张木质的桌椅。由于时间已晚,橘色灯光下只有稀稀拉拉的两个男生抱着电脑在办公。
傍晚,暖色灯光下抱着电脑工作的年轻人。
“文创书店只是我们公司的一个版块,此外我们也还做很多东西的,像拍一些纪录片和网剧,像我们今年拍的这个网剧可能下个月就要上映了。”聊到疫情之下书店的存活,咖啡师透露了公司的业务来源。
不同于普通书店和景区纪念品店,文创书店不仅仅是一个卖书或文创纪念品的地方,它更是一个复合的文化空间。每个人的故事在这里交汇,然后如化学反应般发生质变。留言本上,这座城市的停留者互相诉说着心事;每个藏书格里,似乎都藏着一把通往心门的钥匙……
留言簿上,陌生人手绘的某个午后。
连接一二楼的宽阶梯,也是周六放映电影的观影区。
城网君还了解到,去年没有疫情时,书店周末都会举办一些摄影分享会和观影活动。“但因为疫情,今年很多线下活动都不能举办。”咖啡师说这句话时流露出了几分无奈。环顾四周,店里确实空荡荡的,楼上猫的脚步声也隐约可听见。
情绪暂缓空间:时间把泥沙沉下,方见澄澈的水
书店是空间,文创是灵魂。文创书店不仅是物像的交流提供方,也是城市人无形的情绪倾听者。当被问到深夜来到这里的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时?咖啡师说:“大部分都是一些上班族或自由职业者,像是一些从事广告设计、文案策划或自媒体的,他们就会时常抱着电脑来这边工作,等到天亮了才走。嗯,不过也有一个比较特别的。”
这里既是饮食区,也是深夜“加班族”的办公区。
“去年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女生,晚上11点多一个人跑来这里,当时看到她我们都很惊讶。后续跟她聊天才知道,原来是跟父母吵架,青春期叛逆就离家出走了。可是大晚上又不知道去哪,就跑来这里。但在我们的劝说下,隔天也就回家了……”
随着聊天的深入,咖啡师的神情越发的专注,即使旁边有要买东西的女士打断了对话,但结完账,又继续地接上往下说。
“我们做这个书店是觉得,一个城市总要有一个让情绪暂缓的空间。人白天工作久了,心有时就像个浑浊的瓶子,总要给它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它把泥沙沉下来,才能看见那澄澈的水。这也是我们做这个文创书店的初衷,而这一块在顺德又恰好是没人做的。”
归来仍是顺德:愿你慢慢积淀,慢慢长大
只愿时光慢一些,好让它充分汲取养分,慢慢长大。
在沉淀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似乎顺德人对自己家乡的发展并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们对顺德的期许更像是对一个新生婴儿一般,只愿时光慢一些,好让它充分汲取养分,慢慢长大。
咖啡师陈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95后,这么些年“飘”遍了北上广深澳洲……最终还是回到了顺德。在谈到书店选址时他表示,虽然当初也考虑过深圳,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在深圳开不了。“深圳本质是一个‘移民’城市,经济发展太快,很多文化都跟不上。你去深圳很难看到什么有历史沉淀的标志性建筑,而文创更多地是要和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的。”确实,高楼大厦可以用几年的时间速成,但一个地方的方言、古建筑却要用上百年时间沉淀才能有所得,这正是经济腾飞所弥补不了的。
“我们不希望顺德成为第二个深圳,就不希望它被捧得太高。因为一旦被捧得太高,发展太快了,它在文化方面的沉淀就会形成一个落差。”
黑夜里,这座古宅模样的书吧仍屹立在那,来时还特别热闹的华盖路却已是十分冷清……
采写:刘佳琪
摄影:廖子恒(顺德城市网网友“ZH3456”)